第1504章 东宋兴亡,在此一战
www.qbwu.NET ,真正已完结天下豪商全文阅读!
神洲大陆上的战争陷入持久其实早就在大周共和国高层和都机宜司预料之中,这是交战双方实力对比所决定的。
西宋有几十万经过实战和严酷训练的精锐步兵,而东宋的本土也有一亿人口,而且也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动员和装备几百万军队根本不在话下。
想要依靠一场速决战击败这样两个对手,基本上是痴心妄想。
当然了,两宋联军在河南省地面上打出的一连串攻势作战,也出乎了都机宜司的预料。
在赵良将被阻挡在襄城、郾城、颍昌一线前,还着实手忙脚乱了一阵——他们也知道赵良将的目标是黄河大坝。这几乎是大周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唯一的弱点。
不过工业化国家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同西宋这样的封建国家相比,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赵良将在河南取得的胜利,很快就被迅速动员起来的兵海给淹没了。
除了工业化的动员能力惊人外,由蒸汽机所带来的中原运河运力的提升,也成了压倒赵良将的巨大砝码。
经过二百多年的“黄、淮、运综合治理”,到共和226年的时候,以五丈河、汴河、蔡河、金水河、黄河和永济河为主干的水运体系,不仅没有残破,而且还发挥着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重要的作用!
说到中原水运体系,又难免要牵扯一下如今大周共和国的工农业和城市布局了。
在走了200多年资本主义道路后,大周本土的人口分布变得很不均衡。出现了燕津、徐海、辽河、日本关东等四大都市圈。一亿四千万本土人口中的60%生活在这四大都市圈中。而余下的5600余万人口则分布在异常辽阔的土地上。
此时奚王领地已经变成了大周共和国的本土,而奚国的王公都变成了从大周共和国执政府领取年金的富家翁。所以大周共和国的本土也就变得非常辽阔,不仅包括了后世的蒙古高原、内外东北,而且还拥有整个东西伯利亚。
而支撑人口集中的大都会圈经济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也只能是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了。
大周的四大都会圈都是纺织工业中心,不过有着各种不同的发展重点。
其中辽河流域的城市大多以毛纺织业及其关联产业为支柱——靠近辽河的牧区可以提供大量优质羊毛,使得辽河流域城市的毛纺工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燕津地区则是棉纺和毛纺并存,因为燕津地区正处于大草原和棉花种植地带的交汇处。
徐海地区则是世界最大的棉纺业生产中心,因为临近徐海的河南、山东,现在都是棉花种植的大省。
而东日本省的关东城市圈则发展成了丝织业的中心。这是因为日本列岛是大周共和国本土最适合种植桑树养蚕的地区,那里的丝绸质量不在江南所产的丝绸之下。
从这四大都市圈的纺织工业布局,就不难看出,现在大周共和国的农村其实也是工业化的一部分。那里的生产和工商业城市的需求是一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中原、河北等内陆地区的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也就成了整个国家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了。
而大力发展水运,在铁路出现和普及前,自然就是唯一的选择。
所以在过去的200多年中,遍布中原、河北、山东西部的运河网络,都得到了精心的维护。
在蒸汽机出现后,人们最先想到的也不是铁路,而是将蒸汽机装上内河船只,用于内河水运。
所以在共和226年的时候,遍布中原的内河河道上,经常可以看到冒着浓烟的汽船拖着一长船没有动力的木船,轰隆隆的往来航行。
因为蒸汽动力在内河运输上的运用,使得中原运河系统的运力陡然增加,在为河南、河北腹地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让军队在中原战场上的调集变得非常迅速。
徐海和燕津一带的动员兵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通过内河水运送往河南前线。后勤补给物资,也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大批量的发往前线。
在这种情况下,大周共和国也就拥有了在河南战场上大量集中兵力的可能。
不是十万级别的集中,而是能够集中上百万规模的超大战役集群!
面对如此庞大的动员兵力和调动兵力的能力,西宋的那些身经百战的军事家们的谋略,完全不值一提了。
虽然在共和226年的10月、11月间,两宋联军(主要是西宋军),又在河南省的汝、颍、蔡、洛等州府打出了几场比较漂亮的野战。但是虽然冬季的到来,黄河进入了冰封季节,炸坝淹田的计划完全破产。
两宋联军也不得不在12月初开始了收缩。因为等到来年春天,周国动员的新兵都差不多完成训练了,那可是几百万人啊!
对于河南战场上的主力西宋军而言,那么多敌人根本是不可战胜的。
而且在9月、10月和11月的连场战斗中,西宋军也蒙受了很大的损失——没有一场胜利是容易的,在3个月的交战之后,单是在河南战场上,西宋军的伤亡和失踪人员就超过了15万……
现在陆上的战争陷入了僵持,这是两个人口过亿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生死之战(西宋已经不是个角色了),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分出最后的胜负。
但是大海上的形势却完全不同!
东宋最强大的南洋舰队的主力,这个时候已经离开了星州本据港,移动到了东宋在天竺大半岛西侧的果瓦海军要塞。
果瓦就是果阿,原属于天竺的遮娄其王朝所有。后来被东宋攫取,成为了东宋在天竺大半岛上最大的据点,同时也是贸易中心和海军基地。
经过100余年的经营,果瓦已经从一个小西洋上的贸易港口,发展成了一个拥有10000平方里土地,五十多万人口,拥有发达的商业、采矿业、造船业和农业的东宋海外藩国了。
现在统治这个藩国的东宋的果郡王赵良弼。他是大宋太宗系的良字辈,和赵良将是同辈人。不过同辈不同命,赵良弼是个奔波劳碌的苦命,一大把年纪还忙着在战场上替国家征战。而赵良弼却是个享福的命,他是在果瓦郡国的首都果州城的西海宫出生的。他并不是嫡子,而是他爸爸和天竺波罗王家迎娶来的妾室所生,有一半天竺白番的血统。
不过他爸爸赵必成就他一个儿子,也就不分嫡庶了。所以生下来没多久就是郡王世子,享尽了荣华富贵。二十多岁时他爸爸死了,所以就顺理成章即位当了郡王。成为了海外一国之主!
而他这个果瓦国主也好当的很,果瓦国的地理位置很好,是天竺西海岸对外交往的窗口。拥有整个天竺最好的天然港祖阿港,境内拥有许多条大河,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路交通也异常便利。
更为难得的是,果瓦郡国的气候在天竺中南部来说是非常凉爽的。其内陆地区因为海拔较高,显得更加凉爽,完全适合汉人居住。
另外,在果瓦郡国的内陆地区还拥有丰富的铁矿、粘土、石灰石等矿产。这些矿产可以通过方便的水路交通运到果州城,或者在当地进行加工,或者通过海港出口。为果瓦郡国带来了滚滚财源。
不过果瓦郡国最大的财源并不是矿产,甚至也不是贸易,更不是农业,而是金融业。
天竺大半岛在过去的200多年间,也是列国纷争,兴亡迭起。比起华夏神洲的三雄并起更加混乱,而且也没那么多的规矩。
华夏三雄中的大周、东宋,一个共和,一个合众,都是资本主义法治社会,对私人财产的保护还是非常充分的。
可是天竺这边不一样,这里可是讲“权在昌,权失亡”的地方。
所以果瓦郡国这个天竺的“化外之地”也就应运而起,成了天竺群雄们储存财富和下台避难的所在。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天竺各地的财富,也就源源不断流向了果瓦郡国。
久而久之,果瓦郡国的金融业也就有了蓬勃发展的基础。到了合众200年后,整个天竺的金融命脉,就操在小小的果瓦郡国手中
从位于祖阿河南岸,三面环水的西海宫的西面城墙上向西望去,祖阿河畔大街上鳞次栉比的都是顶着个中国式屋顶的三层、四层高的楼房,一栋比一栋气派。这些高楼全都属于大周、东宋、埃及、蒙古、金帐,以及果瓦本地的大银行所有。祖阿河畔大街,也因此被人称为果瓦金街。
每天在这些银行中进进出出的资金,那可数以千万(两)计的!
而天竺群雄的起起落落,一半是由战场和宫廷阴谋来决定的,还有一半则是祖阿河畔大街上的银行决定的。
只要祖阿河畔大街上的银行家们愿意敞开了借钱,稍微有点本事的天竺军阀就都能雄起一把了。
而果瓦郡王赵良弼本身也是大银行家,拥有天竺银行百分之五十五的股权。而且他还是果州证券联合交易所的实际控制人。
这间联合交易所是天竺西海岸最大的一间证券交易所,控制着天竺大半岛百分之七十的债券发行和交易,同时还有上百种股票在果州联交所上市交易。每天的成交量,也是以数百万计的。
可以这么说,天竺大半岛上的沉浮起落,赵良弼这个郡王,差不多能通过金融操纵的法子掌握个七七八八的。
说他是天竺最有权势的男人,也不为过!
可是这位在天竺大半岛上呼风唤雨十几年的男人,现在却遇上了一场让他都感到无能为力的战争。
果瓦郡王将目光从高楼林立的祖阿河畔大街,挪到了宽阔的祖阿河上。
宽阔的河面上,现在挤满了提醒巨大的风帆战舰,一艘接着一艘,在河面上排出了四个长队。总数不下一百艘!
东宋的南洋舰队主力,现在就停泊在祖阿河上!
这支舰队是跟踪护送武元凯前往埃及成亲的周国舰队而来的。
护送武元凯的舰队早就进入了红海,现在应该抵达了苏伊士港。
而东宋南洋舰队的主力没有收到邀请,不方便进入红海。所以就在亚丁湾附近的极乐岛(索科特拉岛)殖民地留下了一支侦察分舰队,然后就将主力驶往了果瓦郡国。一边等待周国舰队离开红海,一边等候国内送来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消息。
果瓦郡王赵良弼即位这些年来,可没少操纵天竺群雄开战。可是对于有可能爆发的诸夏三雄间的大决战,他还是感到非常恐惧。
这次的战争仿佛不同以往,结果很有可能是三分归一统了!
到时候他这个东宋的郡王还有没有的当?
这样的战争,最好还是别打了……
可偏偏天不随人愿!
就在一个月前,华夏本土开战的消息就传到了果瓦郡国。
现在东宋和大周之间,已经处于全面战争的状态当中了。
不过率领南洋舰队主力抵达果瓦的东宋南洋水军提督潘武扬海军元帅,却是信心满满。
因为在潘武扬看来,东宋海军现在占据了难得的先机——强大的南洋舰队主力已经堵住了大周的三艘一级战列舰!
只要能把它们消灭在小西洋上,东宋和大周在一级战列舰上的对比就会变成6比7。虽然还少一艘,但是比起开战前的6比10,那是大大得以改观了。
在潘武扬元帅看来,大周共和国派出三艘一级战列舰护送武元凯入赘埃及,绝对是蠢到家的事情。
而趁机歼灭大周的三艘一级战列舰,也是东宋赢得战争的唯一机会。
东宋兴亡,在此一战!
在得到开战的消息后,潘武扬立即派出军使乘坐一艘大食商船前往埃及,向埃及女皇安娜二世递交外交敦促书,要求埃及政府恪守中立原则,将避居红海的大周共和国舰队逐出。
神洲大陆上的战争陷入持久其实早就在大周共和国高层和都机宜司预料之中,这是交战双方实力对比所决定的。
西宋有几十万经过实战和严酷训练的精锐步兵,而东宋的本土也有一亿人口,而且也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动员和装备几百万军队根本不在话下。
想要依靠一场速决战击败这样两个对手,基本上是痴心妄想。
当然了,两宋联军在河南省地面上打出的一连串攻势作战,也出乎了都机宜司的预料。
在赵良将被阻挡在襄城、郾城、颍昌一线前,还着实手忙脚乱了一阵——他们也知道赵良将的目标是黄河大坝。这几乎是大周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唯一的弱点。
不过工业化国家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同西宋这样的封建国家相比,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赵良将在河南取得的胜利,很快就被迅速动员起来的兵海给淹没了。
除了工业化的动员能力惊人外,由蒸汽机所带来的中原运河运力的提升,也成了压倒赵良将的巨大砝码。
经过二百多年的“黄、淮、运综合治理”,到共和226年的时候,以五丈河、汴河、蔡河、金水河、黄河和永济河为主干的水运体系,不仅没有残破,而且还发挥着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重要的作用!
说到中原水运体系,又难免要牵扯一下如今大周共和国的工农业和城市布局了。
在走了200多年资本主义道路后,大周本土的人口分布变得很不均衡。出现了燕津、徐海、辽河、日本关东等四大都市圈。一亿四千万本土人口中的60%生活在这四大都市圈中。而余下的5600余万人口则分布在异常辽阔的土地上。
此时奚王领地已经变成了大周共和国的本土,而奚国的王公都变成了从大周共和国执政府领取年金的富家翁。所以大周共和国的本土也就变得非常辽阔,不仅包括了后世的蒙古高原、内外东北,而且还拥有整个东西伯利亚。
而支撑人口集中的大都会圈经济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也只能是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了。
大周的四大都会圈都是纺织工业中心,不过有着各种不同的发展重点。
其中辽河流域的城市大多以毛纺织业及其关联产业为支柱——靠近辽河的牧区可以提供大量优质羊毛,使得辽河流域城市的毛纺工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燕津地区则是棉纺和毛纺并存,因为燕津地区正处于大草原和棉花种植地带的交汇处。
徐海地区则是世界最大的棉纺业生产中心,因为临近徐海的河南、山东,现在都是棉花种植的大省。
而东日本省的关东城市圈则发展成了丝织业的中心。这是因为日本列岛是大周共和国本土最适合种植桑树养蚕的地区,那里的丝绸质量不在江南所产的丝绸之下。
从这四大都市圈的纺织工业布局,就不难看出,现在大周共和国的农村其实也是工业化的一部分。那里的生产和工商业城市的需求是一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中原、河北等内陆地区的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也就成了整个国家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了。
而大力发展水运,在铁路出现和普及前,自然就是唯一的选择。
所以在过去的200多年中,遍布中原、河北、山东西部的运河网络,都得到了精心的维护。
在蒸汽机出现后,人们最先想到的也不是铁路,而是将蒸汽机装上内河船只,用于内河水运。
所以在共和226年的时候,遍布中原的内河河道上,经常可以看到冒着浓烟的汽船拖着一长船没有动力的木船,轰隆隆的往来航行。
因为蒸汽动力在内河运输上的运用,使得中原运河系统的运力陡然增加,在为河南、河北腹地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让军队在中原战场上的调集变得非常迅速。
徐海和燕津一带的动员兵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通过内河水运送往河南前线。后勤补给物资,也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大批量的发往前线。
在这种情况下,大周共和国也就拥有了在河南战场上大量集中兵力的可能。
不是十万级别的集中,而是能够集中上百万规模的超大战役集群!
面对如此庞大的动员兵力和调动兵力的能力,西宋的那些身经百战的军事家们的谋略,完全不值一提了。
虽然在共和226年的10月、11月间,两宋联军(主要是西宋军),又在河南省的汝、颍、蔡、洛等州府打出了几场比较漂亮的野战。但是虽然冬季的到来,黄河进入了冰封季节,炸坝淹田的计划完全破产。
两宋联军也不得不在12月初开始了收缩。因为等到来年春天,周国动员的新兵都差不多完成训练了,那可是几百万人啊!
对于河南战场上的主力西宋军而言,那么多敌人根本是不可战胜的。
而且在9月、10月和11月的连场战斗中,西宋军也蒙受了很大的损失——没有一场胜利是容易的,在3个月的交战之后,单是在河南战场上,西宋军的伤亡和失踪人员就超过了15万……
现在陆上的战争陷入了僵持,这是两个人口过亿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生死之战(西宋已经不是个角色了),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分出最后的胜负。
但是大海上的形势却完全不同!
东宋最强大的南洋舰队的主力,这个时候已经离开了星州本据港,移动到了东宋在天竺大半岛西侧的果瓦海军要塞。
果瓦就是果阿,原属于天竺的遮娄其王朝所有。后来被东宋攫取,成为了东宋在天竺大半岛上最大的据点,同时也是贸易中心和海军基地。
经过100余年的经营,果瓦已经从一个小西洋上的贸易港口,发展成了一个拥有10000平方里土地,五十多万人口,拥有发达的商业、采矿业、造船业和农业的东宋海外藩国了。
现在统治这个藩国的东宋的果郡王赵良弼。他是大宋太宗系的良字辈,和赵良将是同辈人。不过同辈不同命,赵良弼是个奔波劳碌的苦命,一大把年纪还忙着在战场上替国家征战。而赵良弼却是个享福的命,他是在果瓦郡国的首都果州城的西海宫出生的。他并不是嫡子,而是他爸爸和天竺波罗王家迎娶来的妾室所生,有一半天竺白番的血统。
不过他爸爸赵必成就他一个儿子,也就不分嫡庶了。所以生下来没多久就是郡王世子,享尽了荣华富贵。二十多岁时他爸爸死了,所以就顺理成章即位当了郡王。成为了海外一国之主!
而他这个果瓦国主也好当的很,果瓦国的地理位置很好,是天竺西海岸对外交往的窗口。拥有整个天竺最好的天然港祖阿港,境内拥有许多条大河,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路交通也异常便利。
更为难得的是,果瓦郡国的气候在天竺中南部来说是非常凉爽的。其内陆地区因为海拔较高,显得更加凉爽,完全适合汉人居住。
另外,在果瓦郡国的内陆地区还拥有丰富的铁矿、粘土、石灰石等矿产。这些矿产可以通过方便的水路交通运到果州城,或者在当地进行加工,或者通过海港出口。为果瓦郡国带来了滚滚财源。
不过果瓦郡国最大的财源并不是矿产,甚至也不是贸易,更不是农业,而是金融业。
天竺大半岛在过去的200多年间,也是列国纷争,兴亡迭起。比起华夏神洲的三雄并起更加混乱,而且也没那么多的规矩。
华夏三雄中的大周、东宋,一个共和,一个合众,都是资本主义法治社会,对私人财产的保护还是非常充分的。
可是天竺这边不一样,这里可是讲“权在昌,权失亡”的地方。
所以果瓦郡国这个天竺的“化外之地”也就应运而起,成了天竺群雄们储存财富和下台避难的所在。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天竺各地的财富,也就源源不断流向了果瓦郡国。
久而久之,果瓦郡国的金融业也就有了蓬勃发展的基础。到了合众200年后,整个天竺的金融命脉,就操在小小的果瓦郡国手中
从位于祖阿河南岸,三面环水的西海宫的西面城墙上向西望去,祖阿河畔大街上鳞次栉比的都是顶着个中国式屋顶的三层、四层高的楼房,一栋比一栋气派。这些高楼全都属于大周、东宋、埃及、蒙古、金帐,以及果瓦本地的大银行所有。祖阿河畔大街,也因此被人称为果瓦金街。
每天在这些银行中进进出出的资金,那可数以千万(两)计的!
而天竺群雄的起起落落,一半是由战场和宫廷阴谋来决定的,还有一半则是祖阿河畔大街上的银行决定的。
只要祖阿河畔大街上的银行家们愿意敞开了借钱,稍微有点本事的天竺军阀就都能雄起一把了。
而果瓦郡王赵良弼本身也是大银行家,拥有天竺银行百分之五十五的股权。而且他还是果州证券联合交易所的实际控制人。
这间联合交易所是天竺西海岸最大的一间证券交易所,控制着天竺大半岛百分之七十的债券发行和交易,同时还有上百种股票在果州联交所上市交易。每天的成交量,也是以数百万计的。
可以这么说,天竺大半岛上的沉浮起落,赵良弼这个郡王,差不多能通过金融操纵的法子掌握个七七八八的。
说他是天竺最有权势的男人,也不为过!
可是这位在天竺大半岛上呼风唤雨十几年的男人,现在却遇上了一场让他都感到无能为力的战争。
果瓦郡王将目光从高楼林立的祖阿河畔大街,挪到了宽阔的祖阿河上。
宽阔的河面上,现在挤满了提醒巨大的风帆战舰,一艘接着一艘,在河面上排出了四个长队。总数不下一百艘!
东宋的南洋舰队主力,现在就停泊在祖阿河上!
这支舰队是跟踪护送武元凯前往埃及成亲的周国舰队而来的。
护送武元凯的舰队早就进入了红海,现在应该抵达了苏伊士港。
而东宋南洋舰队的主力没有收到邀请,不方便进入红海。所以就在亚丁湾附近的极乐岛(索科特拉岛)殖民地留下了一支侦察分舰队,然后就将主力驶往了果瓦郡国。一边等待周国舰队离开红海,一边等候国内送来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消息。
果瓦郡王赵良弼即位这些年来,可没少操纵天竺群雄开战。可是对于有可能爆发的诸夏三雄间的大决战,他还是感到非常恐惧。
这次的战争仿佛不同以往,结果很有可能是三分归一统了!
到时候他这个东宋的郡王还有没有的当?
这样的战争,最好还是别打了……
可偏偏天不随人愿!
就在一个月前,华夏本土开战的消息就传到了果瓦郡国。
现在东宋和大周之间,已经处于全面战争的状态当中了。
不过率领南洋舰队主力抵达果瓦的东宋南洋水军提督潘武扬海军元帅,却是信心满满。
因为在潘武扬看来,东宋海军现在占据了难得的先机——强大的南洋舰队主力已经堵住了大周的三艘一级战列舰!
只要能把它们消灭在小西洋上,东宋和大周在一级战列舰上的对比就会变成6比7。虽然还少一艘,但是比起开战前的6比10,那是大大得以改观了。
在潘武扬元帅看来,大周共和国派出三艘一级战列舰护送武元凯入赘埃及,绝对是蠢到家的事情。
而趁机歼灭大周的三艘一级战列舰,也是东宋赢得战争的唯一机会。
东宋兴亡,在此一战!
在得到开战的消息后,潘武扬立即派出军使乘坐一艘大食商船前往埃及,向埃及女皇安娜二世递交外交敦促书,要求埃及政府恪守中立原则,将避居红海的大周共和国舰队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