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九阿哥也是人精,知道独吞那些银票要出事,就交了一半给皇帝,余下的部分说是要拿去做点好事。康熙只知道这儿子财迷,要坑别人是手到擒来,没听说还会行善,就问他到底要做什么,胤禟将自己的想法稍微一说,康熙笑骂:“你小子,不是自己的不心疼!”
“这可是大大的好事,银票儿子来出,皇阿玛您给我安排几个御用工匠,只需要做那么一丁点手脚,这些上京赶考的学子都得歌功颂德,就算落榜回乡里也有个念想。”
胤禟的意思康熙立刻就明白了,事情本身的确有益于进京赶考的读书人,通过这样的行为朝廷也能赚足名声,唯一的问题是——让老三知道指不定要吐血。
九阿哥什么效率!他说是找康熙借几个人,其实只是要得到批准,上面一点头,运作起来就快了,胤禟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好了准备,并且在科举考试结束,学子们从贡院出来的时候,将东西推了出来。
每一个出来的人都能在门口领到两个包裹,其中一个装着长衫和布鞋,另一个则是文房四宝一套,衣服和鞋以大方结实为主,并不是多好的东西,文房四宝就很不错了,即便家境上好的拆开来看都觉得惊讶,更别说砚台底部还有“康熙御制”的字样。
这些读书人里面,绝大多数考了都不止一次,以前都没有过这样的安排,怎么突然发起东西了?就有人去问了发东西的衙役:“这是……”
“是九阿哥关心你们,向万岁爷提议,说诸位学子不远千里上京赶考,考上了倒是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考不上难免会伤怀,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却代表了朝廷的一片心意,希望落榜的考生不要气累,继续苦读。”
“还有,诸位要是盘缠用尽了,凭借这个刻有御制字样的砚台可以到福瑞楼领白银十两,九爷希望你们能够将心思完完全全用在读书上面,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为振兴咱们大清朝而读书。”
那衙役肯定是精挑细选过后派来的,忒会说,他将这些学子唬得一愣一愣的,朝着皇宫所在的方向就跪下了,一个劲磕头。
“天下得如此明君,何愁国不兴旺?我等一定埋首苦读,不辜负万岁爷和九阿哥的心意,不辜负朝廷的慷慨。”
“皇上万岁!”
“皇上万岁!”
……
就像康熙想的那样,事情本身是大大的好,既能宽慰学子之心,又能做样子让整个京城百姓知道,还能让这些读书人将消息传回乡里,给百姓一个歌颂朝廷的机会。
百利唯有一害,三阿哥胤祉听说之后气了个半死,一整天没缓过劲来。心里已经很不痛快,胤禟还成心要气他,当着好多官员的面拱手作揖感谢三哥馈赠,还说这个美名应该和兄长分享。
前朝官员心里明白得很,拿考题做赌对参与的阿哥们都没好处,不管是赢钱或者输钱,九阿哥在皇上追查下来之前就做了这样的部署,事情基本就宣告结束了,谁都没法子再责怪他。那笔钱他本人是不敢吃进的,是万般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
他们明白,后宫里的女人家不一定明白,荣妃马佳氏把手边能砸的东西全砸了,这样还是没办法打消心里的怨气,她就和那些同样输了钱的阿哥生母聚在一起议论九阿哥,说他藏得深,不是发生了这种事还看不出来。
荣妃甚至还请了贾元春吃茶,同她洗脑式的聊天。
说九阿哥从小就聪慧,做什么都特别有想法,闷声不响的就发了财,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他做那种事皇上也没计较,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又说天师那么不食人间烟火……同他打交道实在太勉强了,指不定就要被坑。
她希望能得到贾元春的表态,可贾元春虽然是贾赦的亲侄女,贾家两房之间却没有那么亲近,加上她在后宫里头只是个小虾米,怎么敢得罪宜妃?两人聊了至少有半个时辰,基本模式就是荣妃黑九阿哥,贾元春打哈哈,知道不会有结果,马佳氏站起来要走,贾元春把人送到门口,正要行礼,马佳氏又转过身来。
“你想当墙头草也得看自己有没有资本,见了谁都想攀附又不愿意得罪人的,往往没有好下场……你记住本宫说的。”
贾元春当然知道,她实在没办法,要是以前还能通过老祖宗施压逼迫大伯做各种事,惨痛的经验告诉他们,那就不是个吃素的主,你安分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你要折腾,大不了就鱼死网破从此以后桥归桥路归路,别以为抬出先人嚎两嗓子就能逼他妥协。
更麻烦的是,母亲前些日子传了消息过来,说老祖宗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不像从前那么偏袒二房,还总帮着老大说话,这就意味着她只能小心翼翼的跟着贾赦沾点光,想利用对方一定会自取其辱。
荣妃希望从她这里找到突破口使得贾赦和九阿哥的关系破裂,这算盘打错了。
本来智商只是一般,能坚/挺到现在多亏后台硬以及儿子生的早,作为四妃之一,她本来应该更加矜贵一点,不要掺和前朝的事,荣妃实在太疼三阿哥,为了这个儿子她什么都豁得出去什么都愿意做。殊不知她急急吼吼跳出来让宜妃以及小佟佳氏看足了笑话,人蠢还这么能折腾,也是日子过得太舒坦。
后宫酝酿风暴的时候,天师府也有动静,顺天府的金牌捕快亲自登门拜访,希望贾赦能出面帮忙,说是京城里来了几个稀奇古怪的洋人,他们穿得黑不溜秋头上还带尖帽子,将这蹩脚的汉话,说是能预知未来窥探命运。
因为看起来很酷,就有人去尝试了,陆陆续续的,京城里就传出许多追捧他们的言论,顺天府本来没当回事,才过了半个月,情况就变得难以控制,那些人像是被洗了脑一样,跟着洋鬼子去了。
只是这样他们还不至于请贾赦帮忙,关键是,和洋鬼子出现的时间差不多,京城里出了些稀奇事。
“这可是大大的好事,银票儿子来出,皇阿玛您给我安排几个御用工匠,只需要做那么一丁点手脚,这些上京赶考的学子都得歌功颂德,就算落榜回乡里也有个念想。”
胤禟的意思康熙立刻就明白了,事情本身的确有益于进京赶考的读书人,通过这样的行为朝廷也能赚足名声,唯一的问题是——让老三知道指不定要吐血。
九阿哥什么效率!他说是找康熙借几个人,其实只是要得到批准,上面一点头,运作起来就快了,胤禟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好了准备,并且在科举考试结束,学子们从贡院出来的时候,将东西推了出来。
每一个出来的人都能在门口领到两个包裹,其中一个装着长衫和布鞋,另一个则是文房四宝一套,衣服和鞋以大方结实为主,并不是多好的东西,文房四宝就很不错了,即便家境上好的拆开来看都觉得惊讶,更别说砚台底部还有“康熙御制”的字样。
这些读书人里面,绝大多数考了都不止一次,以前都没有过这样的安排,怎么突然发起东西了?就有人去问了发东西的衙役:“这是……”
“是九阿哥关心你们,向万岁爷提议,说诸位学子不远千里上京赶考,考上了倒是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考不上难免会伤怀,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却代表了朝廷的一片心意,希望落榜的考生不要气累,继续苦读。”
“还有,诸位要是盘缠用尽了,凭借这个刻有御制字样的砚台可以到福瑞楼领白银十两,九爷希望你们能够将心思完完全全用在读书上面,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为振兴咱们大清朝而读书。”
那衙役肯定是精挑细选过后派来的,忒会说,他将这些学子唬得一愣一愣的,朝着皇宫所在的方向就跪下了,一个劲磕头。
“天下得如此明君,何愁国不兴旺?我等一定埋首苦读,不辜负万岁爷和九阿哥的心意,不辜负朝廷的慷慨。”
“皇上万岁!”
“皇上万岁!”
……
就像康熙想的那样,事情本身是大大的好,既能宽慰学子之心,又能做样子让整个京城百姓知道,还能让这些读书人将消息传回乡里,给百姓一个歌颂朝廷的机会。
百利唯有一害,三阿哥胤祉听说之后气了个半死,一整天没缓过劲来。心里已经很不痛快,胤禟还成心要气他,当着好多官员的面拱手作揖感谢三哥馈赠,还说这个美名应该和兄长分享。
前朝官员心里明白得很,拿考题做赌对参与的阿哥们都没好处,不管是赢钱或者输钱,九阿哥在皇上追查下来之前就做了这样的部署,事情基本就宣告结束了,谁都没法子再责怪他。那笔钱他本人是不敢吃进的,是万般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
他们明白,后宫里的女人家不一定明白,荣妃马佳氏把手边能砸的东西全砸了,这样还是没办法打消心里的怨气,她就和那些同样输了钱的阿哥生母聚在一起议论九阿哥,说他藏得深,不是发生了这种事还看不出来。
荣妃甚至还请了贾元春吃茶,同她洗脑式的聊天。
说九阿哥从小就聪慧,做什么都特别有想法,闷声不响的就发了财,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他做那种事皇上也没计较,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又说天师那么不食人间烟火……同他打交道实在太勉强了,指不定就要被坑。
她希望能得到贾元春的表态,可贾元春虽然是贾赦的亲侄女,贾家两房之间却没有那么亲近,加上她在后宫里头只是个小虾米,怎么敢得罪宜妃?两人聊了至少有半个时辰,基本模式就是荣妃黑九阿哥,贾元春打哈哈,知道不会有结果,马佳氏站起来要走,贾元春把人送到门口,正要行礼,马佳氏又转过身来。
“你想当墙头草也得看自己有没有资本,见了谁都想攀附又不愿意得罪人的,往往没有好下场……你记住本宫说的。”
贾元春当然知道,她实在没办法,要是以前还能通过老祖宗施压逼迫大伯做各种事,惨痛的经验告诉他们,那就不是个吃素的主,你安分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你要折腾,大不了就鱼死网破从此以后桥归桥路归路,别以为抬出先人嚎两嗓子就能逼他妥协。
更麻烦的是,母亲前些日子传了消息过来,说老祖宗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不像从前那么偏袒二房,还总帮着老大说话,这就意味着她只能小心翼翼的跟着贾赦沾点光,想利用对方一定会自取其辱。
荣妃希望从她这里找到突破口使得贾赦和九阿哥的关系破裂,这算盘打错了。
本来智商只是一般,能坚/挺到现在多亏后台硬以及儿子生的早,作为四妃之一,她本来应该更加矜贵一点,不要掺和前朝的事,荣妃实在太疼三阿哥,为了这个儿子她什么都豁得出去什么都愿意做。殊不知她急急吼吼跳出来让宜妃以及小佟佳氏看足了笑话,人蠢还这么能折腾,也是日子过得太舒坦。
后宫酝酿风暴的时候,天师府也有动静,顺天府的金牌捕快亲自登门拜访,希望贾赦能出面帮忙,说是京城里来了几个稀奇古怪的洋人,他们穿得黑不溜秋头上还带尖帽子,将这蹩脚的汉话,说是能预知未来窥探命运。
因为看起来很酷,就有人去尝试了,陆陆续续的,京城里就传出许多追捧他们的言论,顺天府本来没当回事,才过了半个月,情况就变得难以控制,那些人像是被洗了脑一样,跟着洋鬼子去了。
只是这样他们还不至于请贾赦帮忙,关键是,和洋鬼子出现的时间差不多,京城里出了些稀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