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拜寿
温夫人和齐敏华一人一辆马车,张暄和张晴二人同坐,双生子骑马,一行人往胡府去。
胡氏府邸位于辽阳城中心最繁华的柳条儿街,繁衍百年,子嗣旁支众多。
到了柳条儿街胡府,大门口一溜站着一排十余个穿着打扮相同的迎客的门童,侯府的马车直接驶入。
进门张旭、张阳下马,立即有小厮过来将二人的马牵走,又有老成的胡府家人迎请他二人去外院的待客之处,张旭和张阳到温夫人的马车旁同温夫人说,温夫人便在马车里交代了几句别乱跑等话,才放他二人去了。
马车直接驶到垂花门,温夫人等人这才下了马车,便有胡府负责迎客的婆子走上前接引,温夫人命其将装在马车上的寿礼收了。
刚进入垂花门,胡府的胡四奶奶也就是胡二太太崔氏的儿媳妇便喜气洋洋的迎了出来。
“唉呦呦,侯夫人您快请,我们太夫人方才还念叨您来着。”说着向温夫人见礼,又看向齐敏华姑嫂几人。
胡四奶奶三十多岁,穿着打扮自是不俗,但她身上最有特点的却是那一张不笑也带着三分喜意的脸,据说当初她婆母崔氏和凌太夫人,就是看中了她这一脸喜庆,才选了她做媳妇的。
温夫人笑着和她还礼,齐敏华就边给胡四太太施礼边道:“四舅母一向可好?”
张暄姐妹也跟着她一起向其施礼。
胡四奶奶呵呵笑道:“到底是做娘的人了,还是侯夫人您会调/教人,这丫头比未出嫁时可稳重多了。”
后面的话是笑着对温夫人说的。又夸张暄,“几日未见出落得越发标致了。”
“娇娇可是稀客,我们九儿可是想了你好久了。”又同张晴说道。
面面俱到,绝不会叫任何人觉得受了冷落。
张晴虽与胡珞常在一起玩,但是来这胡府大概也只一、二次,因为她的秉性,温夫人即深怕叫人看出来说出去不好听,又怕她出去嫌东嫌西的给人家添麻烦,所以大多时候是胡珞等人去侯府玩,而胡珞又和齐敏华是表姐妹,去侯府就当成串亲戚,也没觉得什么。
温夫人笑着点头,带着儿媳妇女儿跟着她去内院。
胡府的宴席设在椒香院,但凌太夫人则在慈和堂,像温夫人等人这样尊贵又与胡氏交好的人,才能去慈和堂给她老人家拜寿。
胡四奶奶先领着温夫人等人去慈和堂。
来参加寿宴的人虽多,但慈和堂的人却并不多,先于温夫人她们来的人给凌太夫人拜过寿后都去椒香院了,堂内只有凌太夫人和她身边侍候的十余个丫鬟婆子,以及凌太夫人的一个重孙媳妇站在老人家身后相陪。
这位凌太夫人的重孙媳妇闺名叫周音,是现任都察院右都御史胡大老爷的长子长孙媳妇,娘家是京城有名的老牌勋贵宁国公府,她祖父便是现任宁国公,掌管着左军都督府。
见到胡四奶奶将温夫人几人迎进来,周音从容上前,笑着同温夫人见礼。
态度热情,却又不像胡四奶奶那般似上赶着巴结人家,仪态优雅,让人看着便觉得舒服。
温夫人和她见礼之后便上前给凌太夫人拜寿。
后齐敏华和张暄、张晴一齐上前拜寿,齐敏华带头说了些吉祥话儿,逗得凌太夫人呵呵的笑,命她们赶快起身。
凌太夫人这是第一次见到张晴。
头两次张晴来玩,都是跟着张暄一起来和胡府几个年纪相当的小姑娘玩的,胡珞的母亲胡五奶奶请示了崔二太太之后,就没有惊动凌太夫人。
“那个穿红的娃娃,是不是贵府的二丫头?”命齐敏华等人起身后,凌太夫人便眯了眼打量着张晴问温夫人,又对张晴招手,“过来给我瞧瞧。”
周音这时又走到凌太夫人身边,跟着附和道:“你别怕,我们老祖宗最喜欢像花骨朵似的小姑娘。”
想必她是听说侯府的这位二小姐比较胆小娇贵,才说这样的话来宽慰张晴。
张暄也在张晴身后悄悄的轻轻的推了她一下。
见了这位凌太夫人,张晴倒并没觉得怎么样,便走到凌太夫人面前,又给凌太夫人行了一个福礼,“见过太夫人。”
她人小个子矮,这一施礼又曲膝低头,凌太夫人的头便随着她的动作歪下去又抬起来。
“这娃娃的长相就是个有福气的。”老人家开口便道。
别人夸张晴漂亮、夸张晴聪明,温夫人都没觉得如何,这还是第一次听有人夸张晴有福气,温夫人觉得特别熨贴顺耳,尤其说这话的还是位福禄双全的老寿星。
“承您的吉言,希望她也能像您这样福寿绵长。”
凌太夫人点头儿道:“我活了这么些年,别的不说,看人是最准的,”说着话的时候,老人家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张晴的脸,“她这额头、这鼻子、这下巴,都是福相。”
胡四奶奶就在旁边凑趣儿,“看您老人家说的,我都想把她抢回家当媳妇儿了。”
凌太夫人在上首呵呵笑道:“她年纪太小,你要是抢,把她姐姐抢回来,给我当曾孙媳妇吧。”
胡四奶奶的长子今年十五,与张暄倒是年纪相当。
但这话温夫人却不好随便接口,只当她娘儿俩个在那里说笑,张暄也只当没听见。
周音见状正要将话题叉开,始终安静的站在胡太夫人面前的张晴忽然道:“媳妇儿不都是娶回家的,还能抢回家去么?”
边说着话看向凌太夫人,又转头向胡四奶奶看去。
见她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凌太夫人等人同时大笑起来。
温夫人借机道:“太夫人和四奶奶说笑话儿呢,你莫要插嘴胡说。”
“这孩子有趣儿!”凌太夫人笑过后对底下候着的一个丫鬟道:“我记着我有一套金镶玉的头面,去拿来赏给这孩子。”
像这样的日子,老人家要见许多晚辈,见面礼自然都是提前备下放在跟前的,像这样临时让人去找的,不是没有准备,就是老太太临时起意。
一套金镶玉的头面,听着就是贵重的东西,显然是后者。
胡氏府邸位于辽阳城中心最繁华的柳条儿街,繁衍百年,子嗣旁支众多。
到了柳条儿街胡府,大门口一溜站着一排十余个穿着打扮相同的迎客的门童,侯府的马车直接驶入。
进门张旭、张阳下马,立即有小厮过来将二人的马牵走,又有老成的胡府家人迎请他二人去外院的待客之处,张旭和张阳到温夫人的马车旁同温夫人说,温夫人便在马车里交代了几句别乱跑等话,才放他二人去了。
马车直接驶到垂花门,温夫人等人这才下了马车,便有胡府负责迎客的婆子走上前接引,温夫人命其将装在马车上的寿礼收了。
刚进入垂花门,胡府的胡四奶奶也就是胡二太太崔氏的儿媳妇便喜气洋洋的迎了出来。
“唉呦呦,侯夫人您快请,我们太夫人方才还念叨您来着。”说着向温夫人见礼,又看向齐敏华姑嫂几人。
胡四奶奶三十多岁,穿着打扮自是不俗,但她身上最有特点的却是那一张不笑也带着三分喜意的脸,据说当初她婆母崔氏和凌太夫人,就是看中了她这一脸喜庆,才选了她做媳妇的。
温夫人笑着和她还礼,齐敏华就边给胡四太太施礼边道:“四舅母一向可好?”
张暄姐妹也跟着她一起向其施礼。
胡四奶奶呵呵笑道:“到底是做娘的人了,还是侯夫人您会调/教人,这丫头比未出嫁时可稳重多了。”
后面的话是笑着对温夫人说的。又夸张暄,“几日未见出落得越发标致了。”
“娇娇可是稀客,我们九儿可是想了你好久了。”又同张晴说道。
面面俱到,绝不会叫任何人觉得受了冷落。
张晴虽与胡珞常在一起玩,但是来这胡府大概也只一、二次,因为她的秉性,温夫人即深怕叫人看出来说出去不好听,又怕她出去嫌东嫌西的给人家添麻烦,所以大多时候是胡珞等人去侯府玩,而胡珞又和齐敏华是表姐妹,去侯府就当成串亲戚,也没觉得什么。
温夫人笑着点头,带着儿媳妇女儿跟着她去内院。
胡府的宴席设在椒香院,但凌太夫人则在慈和堂,像温夫人等人这样尊贵又与胡氏交好的人,才能去慈和堂给她老人家拜寿。
胡四奶奶先领着温夫人等人去慈和堂。
来参加寿宴的人虽多,但慈和堂的人却并不多,先于温夫人她们来的人给凌太夫人拜过寿后都去椒香院了,堂内只有凌太夫人和她身边侍候的十余个丫鬟婆子,以及凌太夫人的一个重孙媳妇站在老人家身后相陪。
这位凌太夫人的重孙媳妇闺名叫周音,是现任都察院右都御史胡大老爷的长子长孙媳妇,娘家是京城有名的老牌勋贵宁国公府,她祖父便是现任宁国公,掌管着左军都督府。
见到胡四奶奶将温夫人几人迎进来,周音从容上前,笑着同温夫人见礼。
态度热情,却又不像胡四奶奶那般似上赶着巴结人家,仪态优雅,让人看着便觉得舒服。
温夫人和她见礼之后便上前给凌太夫人拜寿。
后齐敏华和张暄、张晴一齐上前拜寿,齐敏华带头说了些吉祥话儿,逗得凌太夫人呵呵的笑,命她们赶快起身。
凌太夫人这是第一次见到张晴。
头两次张晴来玩,都是跟着张暄一起来和胡府几个年纪相当的小姑娘玩的,胡珞的母亲胡五奶奶请示了崔二太太之后,就没有惊动凌太夫人。
“那个穿红的娃娃,是不是贵府的二丫头?”命齐敏华等人起身后,凌太夫人便眯了眼打量着张晴问温夫人,又对张晴招手,“过来给我瞧瞧。”
周音这时又走到凌太夫人身边,跟着附和道:“你别怕,我们老祖宗最喜欢像花骨朵似的小姑娘。”
想必她是听说侯府的这位二小姐比较胆小娇贵,才说这样的话来宽慰张晴。
张暄也在张晴身后悄悄的轻轻的推了她一下。
见了这位凌太夫人,张晴倒并没觉得怎么样,便走到凌太夫人面前,又给凌太夫人行了一个福礼,“见过太夫人。”
她人小个子矮,这一施礼又曲膝低头,凌太夫人的头便随着她的动作歪下去又抬起来。
“这娃娃的长相就是个有福气的。”老人家开口便道。
别人夸张晴漂亮、夸张晴聪明,温夫人都没觉得如何,这还是第一次听有人夸张晴有福气,温夫人觉得特别熨贴顺耳,尤其说这话的还是位福禄双全的老寿星。
“承您的吉言,希望她也能像您这样福寿绵长。”
凌太夫人点头儿道:“我活了这么些年,别的不说,看人是最准的,”说着话的时候,老人家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张晴的脸,“她这额头、这鼻子、这下巴,都是福相。”
胡四奶奶就在旁边凑趣儿,“看您老人家说的,我都想把她抢回家当媳妇儿了。”
凌太夫人在上首呵呵笑道:“她年纪太小,你要是抢,把她姐姐抢回来,给我当曾孙媳妇吧。”
胡四奶奶的长子今年十五,与张暄倒是年纪相当。
但这话温夫人却不好随便接口,只当她娘儿俩个在那里说笑,张暄也只当没听见。
周音见状正要将话题叉开,始终安静的站在胡太夫人面前的张晴忽然道:“媳妇儿不都是娶回家的,还能抢回家去么?”
边说着话看向凌太夫人,又转头向胡四奶奶看去。
见她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凌太夫人等人同时大笑起来。
温夫人借机道:“太夫人和四奶奶说笑话儿呢,你莫要插嘴胡说。”
“这孩子有趣儿!”凌太夫人笑过后对底下候着的一个丫鬟道:“我记着我有一套金镶玉的头面,去拿来赏给这孩子。”
像这样的日子,老人家要见许多晚辈,见面礼自然都是提前备下放在跟前的,像这样临时让人去找的,不是没有准备,就是老太太临时起意。
一套金镶玉的头面,听着就是贵重的东西,显然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