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2章 天下怨曹!
青州-乐安郡-南山亭,座落在一片高岗之中,位置偏僻,环境优雅,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南山亭建立四百多年了,期间也是几兴几衰,最低谷就是建安五年了,兵灾、旱灾、瘟疫接连而至,村里的百姓死走逃亡,只剩下了七八个人了,差点成为了一座鬼村!
幸好曹操、萧逸平定河北,全力救助受灾的百姓,让他们返回故乡、重建家园,又制定了很多惠民政策,经过二十年修养生息,南山亭逐渐恢复了元气!
如今有村民三百八十多人,山田一千二百多亩,牲畜五十多头,虽然称不上富足,解决温饱还是没问题的,因此村民们也就知足常乐了,不过这种快乐,在三个月前戛然而止!
“当!-当!-当!”
“税官大人们来了,税官大人们来了,所有村民到土地庙门口集合!”
清晨时分,一阵急促的铜锣声,划破了小山村的宁静,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汇聚到了土地庙前面,却只有不足两百人,而且人人面露畏惧之色,仿佛有小鬼上门讨债了!
年过花甲、须发花白的老亭长站在最前面,身上穿着破旧土布衫,手中拄着一根红枣木手杖,这种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腻,是制作矛杆的上等材料!
数十名老汉跟在后面,或是铁铲,或是镐头,手中全握着农具呢,看来清晨起来之后,这些人正准备到田间耕作,听到锣声才汇聚过来了。
其余大都是妇女、孩子,偶尔有几个成年男子,不是瘸一条腿,就是缺一条胳膊,显然都是退伍的残废军人!
“大魏皇帝陛下有旨意:为补大军南征费用之不足,特向兖、豫、徐、青、冀各州百姓,提前征收黄初七年、八年的田赋、算赋、口赋,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合计五百五十钱!
另外吗,县令大人摊派了,你们南山亭再出三十名兵员,五十名民夫,还有骡马二十匹,大车二十辆,粮食二百五十斛,上等草料八十担!
三天之内,把人员、车马、钱粮全都准备好,到县城南门外集合,准备随大军一起南征,要是缺了一个人,或者少了一文钱,就办你们个抗令不遵之罪,后果自负!”
一名青衣小吏站在高处,宣读手中的政令,口气极为强硬,四名皂服衙役跟在后面,贪婪的目光在村民们身上乱瞄,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下乡收税可是肥差,不但能加征一部分钱粮,作为当差的福利,村民们还得好吃好喝招待着,临走还能拿点土特产品!
可是衙役们很快失望了,这些村民都是破衣烂衫、面带菜色,显然没什么油水可榨了,村子里也静悄悄的,一声鸡鸣、一声狗叫都听不到,看来中午是吃不上肉菜了。
“税官大人容禀:南山亭土地贫瘠,又干旱缺水,地里本就打不了多少粮食,乡亲们没日没夜的干活,也就勉强温饱而已!
上上个月,官府提前征收了黄初五年的赋税,上个月提前征收了黄初六年的赋税,如今又要再征两年的,乡亲们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实在凑不齐了!
还有这几个月,官府不断的征兵、征粮,村子里的青壮男子全都征走了,只剩下一群老弱妇孺,各家各户的米缸也见底了,那里还有壮丁、粮草可征啊?
如今寒冬将至,乡亲们要吃没吃,要穿没穿的,能否熬过去都很难说,还请税官大人高抬贵手,看在忠烈牌坊的份上,好歹给南山亭留一条活路吧!”
听说又要征兵、征税了,老亭长无奈的连连哀告,先解开自己的衣服,露出了胸膛上几道伤疤,又指了指村口方向,那里有一座三丈高的牌坊,中间四个大字:‘忠烈之乡!’
原来建安七年,曹操、萧逸率军远征辽东之时,老亭长曾经带领百余名壮丁,组织车队为前线押送粮草,结果路上遇到了数百名乌丸游骑袭击,一场激烈的血战下来,壮丁们十死七八,而粮草一粒未失!
萧逸知道此事之后,大大表彰了这支运输队伍,派人送战死者回乡安葬,亲赐‘忠烈之乡’牌坊,而按照汉、魏时期的规矩,军烈属是不必交纳赋税的,孩子由国家负责扶养!
可是这次征讨东吴,需要的兵员、粮草实在太多了,加之士族官员们层层克扣,实际上征收的数字,比朝廷规定的高出数倍不止,就连这种忠烈之乡也未能幸免。
开始的时候,为了国家大事考虑,南山亭的百姓们省吃俭用,把钱粮、牲畜都交出去了,仅有的壮丁们也从军入伍了,可是一征再征之下,终究碰触到了底线!
“你个老滑头,不用在本官面前装可怜,知道你们当过兵、打过仗,还立过一点点军功,可那又怎么样呢?
征兵、征税、征粮,乃是当今天子下的旨意,自古圣旨不可违,你们就算是砸锅卖铁、卖骨卖肉,也得在三天之内把税、粮交上来!
至于壮丁吗,那边的几个小伙子,起码有十六七岁了吧,一个个壮实的跟牛犊子似的,这次全部随大军一起南征,剩下空缺的名额吗,准许你们用钱来顶替!”
税官毫无通融之意,因为按照规矩,这些加征上来的钱粮,自己可以分到三成,孝敬县令三成,孝敬士族三成,最后一成上交朝廷,给自己搂钱那有不卖力气的道理!
再说前些年太师大人在朝,对官吏们监督甚严,谁敢贪污一点钱粮,或者欺压百姓,立刻扒皮实草悬于城门下,因此官吏们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可是受了不少清苦呢!
如今好了,大魏东、西分治,西边是士族的天下,官吏们又有了发财的机会,自然要大显身手了,今天就算是刮骨熬油,也得把壮丁、钱粮收上来!
“税官大人明鉴啊,这些孩子最大的才十三岁,远远不够征兵年龄呢,男子十八岁以下不得从军,这可是太师大人定下的规矩!
何况这几个孩子还在读书,以后要考取功名的,还望大人高抬贵手,实在不行的话,老汉愿意随军出征!”
老亭长惊恐的后退几步,跟村民们一起把几个孩子保护起来了,南山亭的人世代土里刨食,好不容易出几个读书种子,简直比眼珠子还珍贵呢,今天就是豁出老命不要,也不能把孩子们交出去,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希望啊!
“哈哈,如今实行九品官人法,那些士族大老爷们,生下来就是当官的,子子孙孙也永远是当官的!
你们这些寒门子弟,就算是把书翻烂了,也是种地交税的穷苦命,还想着光宗耀祖吗,简直是白日做梦!
来人呀,把这几个壮丁带走,明天就发佩军中效力,要是他们运气好,没有死在战场上,回来再继续读书也不迟吗!”
“诺!”
……
“谁也不许把人带走,否则老汉跟他拼命!”
“打人啦!--衙役们打人了,跟他们拼了!”
几名衙役冲进人群,就要把少年们强行带走,村民们拼命阻拦着,先是拉拉扯扯,而后拳脚相加,很快就有人见血了……
“反了,反了,你们这些大胆的刁民,竟然敢抗税不交,今天不给你们一点颜色看看,明天就要撤旗造反了,看我……”
眼看局面有些控制不住了,税官拔出腰间宝剑,准备来个杀一儆百,那知宝剑刚刚举起来,手腕就被人牢牢的攥住了。
出手的正是老亭长,原来的畏惧、卑微、祈求之色全都不见了,苍老的脸上杀气腾腾,就像是一只温顺的老羊,突然变成了一条饿狼!
“税官大人可知道,老汉在从军之前,是做什么的?”
“你,你是做什么的?”
“嘿嘿,大贤良师座下-渠帅,你去死吧!”
老亭长挥起了枣木手杖,狠狠砸在了税官的脑袋上,顿时砸了个万朵桃花开,其余村民也挥舞农具冲上来,瞬间把几名衙役打翻在地……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
因为不断的征兵、征粮、征税,加之官吏们趁机勒索,中饱私囊,使得兖、豫、徐、青、冀各州民怨沸腾,先后爆发了大小几百起民变!
乱民们杀掉税吏,冲击衙门,抢夺府库中的钱粮,甚至挑起了造反的旗帜,各州、郡长官不得不调动大军,对乱民进行武力镇压,大开杀戒,血流成河,枉死者不知凡几!
百姓们没有办法,或是躲进深山之中,或是成群结队向西逃窜,每天进入西部各州、郡者数以千计,形成了‘天下怨曹,民心归萧’的局面!
面对人心惶惶的局面,曹丕却坚持认为,只要自己打赢南征之战,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因此派使者分赴四方,继续的征兵、征税、征粮……
黄初五年二月初,五十万大军、两百万民夫,以及无数的军械、粮草、车辆……全都聚集到了洛阳、许昌附近,南征即将开始了!
南山亭建立四百多年了,期间也是几兴几衰,最低谷就是建安五年了,兵灾、旱灾、瘟疫接连而至,村里的百姓死走逃亡,只剩下了七八个人了,差点成为了一座鬼村!
幸好曹操、萧逸平定河北,全力救助受灾的百姓,让他们返回故乡、重建家园,又制定了很多惠民政策,经过二十年修养生息,南山亭逐渐恢复了元气!
如今有村民三百八十多人,山田一千二百多亩,牲畜五十多头,虽然称不上富足,解决温饱还是没问题的,因此村民们也就知足常乐了,不过这种快乐,在三个月前戛然而止!
“当!-当!-当!”
“税官大人们来了,税官大人们来了,所有村民到土地庙门口集合!”
清晨时分,一阵急促的铜锣声,划破了小山村的宁静,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汇聚到了土地庙前面,却只有不足两百人,而且人人面露畏惧之色,仿佛有小鬼上门讨债了!
年过花甲、须发花白的老亭长站在最前面,身上穿着破旧土布衫,手中拄着一根红枣木手杖,这种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腻,是制作矛杆的上等材料!
数十名老汉跟在后面,或是铁铲,或是镐头,手中全握着农具呢,看来清晨起来之后,这些人正准备到田间耕作,听到锣声才汇聚过来了。
其余大都是妇女、孩子,偶尔有几个成年男子,不是瘸一条腿,就是缺一条胳膊,显然都是退伍的残废军人!
“大魏皇帝陛下有旨意:为补大军南征费用之不足,特向兖、豫、徐、青、冀各州百姓,提前征收黄初七年、八年的田赋、算赋、口赋,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合计五百五十钱!
另外吗,县令大人摊派了,你们南山亭再出三十名兵员,五十名民夫,还有骡马二十匹,大车二十辆,粮食二百五十斛,上等草料八十担!
三天之内,把人员、车马、钱粮全都准备好,到县城南门外集合,准备随大军一起南征,要是缺了一个人,或者少了一文钱,就办你们个抗令不遵之罪,后果自负!”
一名青衣小吏站在高处,宣读手中的政令,口气极为强硬,四名皂服衙役跟在后面,贪婪的目光在村民们身上乱瞄,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下乡收税可是肥差,不但能加征一部分钱粮,作为当差的福利,村民们还得好吃好喝招待着,临走还能拿点土特产品!
可是衙役们很快失望了,这些村民都是破衣烂衫、面带菜色,显然没什么油水可榨了,村子里也静悄悄的,一声鸡鸣、一声狗叫都听不到,看来中午是吃不上肉菜了。
“税官大人容禀:南山亭土地贫瘠,又干旱缺水,地里本就打不了多少粮食,乡亲们没日没夜的干活,也就勉强温饱而已!
上上个月,官府提前征收了黄初五年的赋税,上个月提前征收了黄初六年的赋税,如今又要再征两年的,乡亲们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实在凑不齐了!
还有这几个月,官府不断的征兵、征粮,村子里的青壮男子全都征走了,只剩下一群老弱妇孺,各家各户的米缸也见底了,那里还有壮丁、粮草可征啊?
如今寒冬将至,乡亲们要吃没吃,要穿没穿的,能否熬过去都很难说,还请税官大人高抬贵手,看在忠烈牌坊的份上,好歹给南山亭留一条活路吧!”
听说又要征兵、征税了,老亭长无奈的连连哀告,先解开自己的衣服,露出了胸膛上几道伤疤,又指了指村口方向,那里有一座三丈高的牌坊,中间四个大字:‘忠烈之乡!’
原来建安七年,曹操、萧逸率军远征辽东之时,老亭长曾经带领百余名壮丁,组织车队为前线押送粮草,结果路上遇到了数百名乌丸游骑袭击,一场激烈的血战下来,壮丁们十死七八,而粮草一粒未失!
萧逸知道此事之后,大大表彰了这支运输队伍,派人送战死者回乡安葬,亲赐‘忠烈之乡’牌坊,而按照汉、魏时期的规矩,军烈属是不必交纳赋税的,孩子由国家负责扶养!
可是这次征讨东吴,需要的兵员、粮草实在太多了,加之士族官员们层层克扣,实际上征收的数字,比朝廷规定的高出数倍不止,就连这种忠烈之乡也未能幸免。
开始的时候,为了国家大事考虑,南山亭的百姓们省吃俭用,把钱粮、牲畜都交出去了,仅有的壮丁们也从军入伍了,可是一征再征之下,终究碰触到了底线!
“你个老滑头,不用在本官面前装可怜,知道你们当过兵、打过仗,还立过一点点军功,可那又怎么样呢?
征兵、征税、征粮,乃是当今天子下的旨意,自古圣旨不可违,你们就算是砸锅卖铁、卖骨卖肉,也得在三天之内把税、粮交上来!
至于壮丁吗,那边的几个小伙子,起码有十六七岁了吧,一个个壮实的跟牛犊子似的,这次全部随大军一起南征,剩下空缺的名额吗,准许你们用钱来顶替!”
税官毫无通融之意,因为按照规矩,这些加征上来的钱粮,自己可以分到三成,孝敬县令三成,孝敬士族三成,最后一成上交朝廷,给自己搂钱那有不卖力气的道理!
再说前些年太师大人在朝,对官吏们监督甚严,谁敢贪污一点钱粮,或者欺压百姓,立刻扒皮实草悬于城门下,因此官吏们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可是受了不少清苦呢!
如今好了,大魏东、西分治,西边是士族的天下,官吏们又有了发财的机会,自然要大显身手了,今天就算是刮骨熬油,也得把壮丁、钱粮收上来!
“税官大人明鉴啊,这些孩子最大的才十三岁,远远不够征兵年龄呢,男子十八岁以下不得从军,这可是太师大人定下的规矩!
何况这几个孩子还在读书,以后要考取功名的,还望大人高抬贵手,实在不行的话,老汉愿意随军出征!”
老亭长惊恐的后退几步,跟村民们一起把几个孩子保护起来了,南山亭的人世代土里刨食,好不容易出几个读书种子,简直比眼珠子还珍贵呢,今天就是豁出老命不要,也不能把孩子们交出去,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希望啊!
“哈哈,如今实行九品官人法,那些士族大老爷们,生下来就是当官的,子子孙孙也永远是当官的!
你们这些寒门子弟,就算是把书翻烂了,也是种地交税的穷苦命,还想着光宗耀祖吗,简直是白日做梦!
来人呀,把这几个壮丁带走,明天就发佩军中效力,要是他们运气好,没有死在战场上,回来再继续读书也不迟吗!”
“诺!”
……
“谁也不许把人带走,否则老汉跟他拼命!”
“打人啦!--衙役们打人了,跟他们拼了!”
几名衙役冲进人群,就要把少年们强行带走,村民们拼命阻拦着,先是拉拉扯扯,而后拳脚相加,很快就有人见血了……
“反了,反了,你们这些大胆的刁民,竟然敢抗税不交,今天不给你们一点颜色看看,明天就要撤旗造反了,看我……”
眼看局面有些控制不住了,税官拔出腰间宝剑,准备来个杀一儆百,那知宝剑刚刚举起来,手腕就被人牢牢的攥住了。
出手的正是老亭长,原来的畏惧、卑微、祈求之色全都不见了,苍老的脸上杀气腾腾,就像是一只温顺的老羊,突然变成了一条饿狼!
“税官大人可知道,老汉在从军之前,是做什么的?”
“你,你是做什么的?”
“嘿嘿,大贤良师座下-渠帅,你去死吧!”
老亭长挥起了枣木手杖,狠狠砸在了税官的脑袋上,顿时砸了个万朵桃花开,其余村民也挥舞农具冲上来,瞬间把几名衙役打翻在地……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
因为不断的征兵、征粮、征税,加之官吏们趁机勒索,中饱私囊,使得兖、豫、徐、青、冀各州民怨沸腾,先后爆发了大小几百起民变!
乱民们杀掉税吏,冲击衙门,抢夺府库中的钱粮,甚至挑起了造反的旗帜,各州、郡长官不得不调动大军,对乱民进行武力镇压,大开杀戒,血流成河,枉死者不知凡几!
百姓们没有办法,或是躲进深山之中,或是成群结队向西逃窜,每天进入西部各州、郡者数以千计,形成了‘天下怨曹,民心归萧’的局面!
面对人心惶惶的局面,曹丕却坚持认为,只要自己打赢南征之战,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因此派使者分赴四方,继续的征兵、征税、征粮……
黄初五年二月初,五十万大军、两百万民夫,以及无数的军械、粮草、车辆……全都聚集到了洛阳、许昌附近,南征即将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