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这时三弟媳亦拎着几条草鱼回来,听了她们的对话,只瞧了一眼姑姐,又低下头,什么也没说,只将鱼送到了厨房,收拾起来。
云娘自从有了离开郑家的打算,不可能不想自己将来的出路。当时她第一个想起来的例子竟然是她很不喜欢的豆腐西施。
当年豆腐西施成了寡妇也曾回娘家住了些日子,但最后还是带着儿子回了盛泽镇。云娘现在身临其境终于明白了她,乡下毕竟还要闭塞些,出了嫁的女儿再回到娘家并不合规矩,父母再疼爱,兄嫂也未必能容,又有邻里讲闲话等等不快,总不如回到盛泽镇,风气开化,又比乡下要繁盛得多,也容易讨生活。
先前的想法还有些模糊,但是一进了杜家村遇到了种种的事情,也让她完全明白过来,自己留在娘家,其实于娘家于自己都没有什么好处。她终究还是要回盛泽镇的。
爹娘是最关切自己的,他们也会一直收留自己,但是老人家并不可能陪自己一辈子,再者自己留在家中,反倒会给他们添了忧心,云娘怎么能肯。
家里的兄弟们,大哥大嫂憨厚,倒不会说什么,但日子久了也难免没有摩擦。
三弟媳从到郑家起就一直劝自己不要离开,之后又一言不发,从没劝她留在家中,很显然她这个读书人家的女儿是看不惯自己不从一而终半路跑回娘家的。
至于眼前盛情留自己的二嫂,是顶自私自利的人。只因着爹娘要三弟读书,家里的钱财也多用在这上面,她便总是满腹怨气,家里的活计也不肯好好做,只想着怎么偷懒耍滑、或占些小便宜。
眼下二嫂是看自己会织锦能赚钱才愿意自己回来,如果自己赚不到钱,或者赚到的钱并没有给她用,她一定是最不高兴的。至于二哥,也是与二嫂一个心思,扭是扭不回来的。
他们这个样子,爹和娘都管不了,自己更是无可奈何,且毕竟回家第一天,不好说得太透,云娘便不再提刚刚的话,只笑道:“再说吧。”
可是二嫂哪里是能轻易放过的,马上走过来道:“你一个年青媳妇,长得又好,若是独自回盛泽镇,可怎么成?还是留在家中好,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你饿着!”
就是留在家中,云娘也不会让爹娘兄弟们白养着,但现在不是辩驳的时候,只得虚应着,开了小厦房,那里已经大半年没有人住了,又湿又冷,便将门开着通风。又洒扫擦洗,方才像点样子。这时大嫂和三弟妇也将饭菜做好,差了茵儿喊大家过去。
吃过午饭,二嫂又开始详细询问云娘的郑家和采玉的事,又一面评论着,“当年到我们家求亲时,我就觉得郑家人太过精明,不似我们乡下人淳朴,郑源眼神也太活络,不是良配,现在果然有了二心。”
其实当年郑家来求亲时,家里人都是赞成的,特别是二嫂,见郑家是盛泽镇的,家境比杜家好上许我,更是极力窜掇爹娘同意。
云娘见她现在将郑家一直贬到泥地里,又仿佛她当年多么有远见,早想到了今日,也懒得答言,便推脱道:“身上乏,我先睡一觉。”
杜老娘见女儿果然是一脸疲色,赶紧放下床帐让她在自己屋里睡了,“这个正月里,你什么也不要做,只管好好将养。”
云娘本意是躲着二嫂,可是竟然果真又睡着了。虽然昨晚亦睡了很多,但总归是怀着不快的心情入睡的,虽然睡得沉,但是心底里却还有一块石头压着,并不能放松,现在这一觉又与昨晚不同,所有的心事全部放下了,睡来时便觉得百骸俱舒,头脑清楚。
整了衣服出门,竟然到了晚饭时分,云娘听得爹和兄弟们还没有回来,自然有些忧心,恐自己要离开郑家的事情不成,坐在屋内,两眼一直向窗槅外看。
杜老娘见女儿这般模样,便道:“你爹办事是办老了的,还有你二哥,最是油滑,你三弟又能书会写,你担心什么?他们一定在想怎么办才最好。”
云娘听了,心知娘说得对,也将心事放下不少,因为织锦后不能做粗活怕伤了手,便将大嫂给孩子们做了大半的衣服拿过来缝着,又听大家闲话儿。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后,爹才带着二哥和三弟回来,进了屋子,先是叹气,“原本我想着,虽然对郑家这样说了,但也未必真就断了姻亲,先拿义绝的话吓着他们,让郑家真怕了,云娘以后的日子也好过。可是亲家翁婆两个倒是实心要留云娘,而看姑爷的样子,竟然完全被那二房迷住了心窍,虽然答应送二房走,也不是真心,只是哄骗我们而已。”
“郑源既然无情,云娘正好就回家里来。”二哥这一天收获颇丰,倒是兴高采烈的,又向云娘笑道:“妹妹想的一点也不错,郑源果然将那一千匹绸出脱了,拿那笔银子娶的二房,所谓二房的陪嫁其实正是郑家的家私。等明个儿,我把这些事情都传出去,看看大家会不会笑郑家,又有谁敢说云娘的不对?”
三弟轻声道:“二哥,还是别出去说了,又不是什么好听的事。”
二哥却不肯,“我们不说,郑家一定会说云娘不好,大家万一误信了他们的话,岂不是让云娘的名声不好了,反要累及我们家。”
杜老爹也难得赞成二儿子一回,“老二说得对,这事瞒是瞒不住的,但我们也不必遇人便说。如果人家问了,就如实告诉他们。再有,老二明天带些年礼送到玉珍的夫家,一则感谢吴屠户一早特别来告诉我们郑家的事,另一则就是要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们。”
云娘原来就奇怪爹娘怎么能在自己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来,现在便也明白,正是吴屠户的帮忙,便也道:“吴屠户果真是个好心的,等我回盛泽镇时一定也要亲自去谢他。”
杜老爹又将带回来了一个包袱递给云娘,“最后写了和离书,郑公和郑源都按了指模,这里还有几件你平时用的首饰并一些细软,陪嫁的家俱和缫车等物件也都收拾好封了起来,明天让你二哥去一并雇船拉回来。”
云娘打开包袱,见里面放着和离文书,心里说不出是喜是悲,只扫一眼便重新收了起来,然后就是几匹绸并自己平时回娘家时戴的一套赤金头面,苦笑道:“你们竟连这些也拿了回来。”
二哥目光灼灼地道:“郑家老虔婆原是为了哄我们才把这套头面拿出来,真到和离的时候候当然不肯给,可我岂是好说话的,一把抢过来,又说要将郑家砸个稀巴烂,他们才不敢争了。”
“还有这几匹绸,原来就是你屋里的,我为什么要留给他们?”一面说着一面又去看杜老爹,“要不是爹不让,我一定要上郑家的二楼,把云娘织的妆花纱都抱回来!”
杜老爹看着自己的二儿子,带他出门自然是最得力的帮手,但是有时也太过,便摇头道:“我们又不是不讲理的人家,为什么要抢郑家的东西?”
“什么郑家的,都是我们云娘织出来的!”
三弟忍不住给二哥讲道理,“先前姐姐是郑家的人,织的锦自然是郑家的,我们并不应该拿。”
“你还说!”二哥听了弟弟又说这样的话,也气不打一处来,“云娘不是我们家从小养到大的,她织的锦我们拿回来些有什么不对?若不是你拦着,我就把云娘屋里的帐子帘子什么的都拿回了,那可都是云娘做的!”
“别吵了!”杜老爹喝住两个儿子,“郑家做了错事,我们堂堂正正地让他们写了和离书,至于东西,我们并不占郑家的便宜,拿了云娘的嫁妆和日常用的就行了。”
第17章 份子
云娘看着那套头面,还是她在郑家买了第一台织机后织了锦卖了许多银子,郑源高兴不已时给自己买的,也是原来她最为喜欢的,每次出门作客或者回娘家等重要时候都要戴上,还有那几匹绸,都是自己亲手织的,原来是想过年前给公婆郑源和自己做几套衣服的,现在看着只觉得心里堵得慌。
从她本心,其实是宁愿不要这些东西的,但是亦知这是父兄好不容易为她争来的,且都是她亲手挣的,拿着才应该。又见二嫂急切地目光一直盯着那金饰,沉吟了一下道:“我只要爹给我买的那台缫车,至于别的,不如都拿去换了银子,等过了年给家里盖房子吧。”
“家里盖房子自然有我和你兄弟们,定不要你的钱。”杜老爹道:“我早想好,这些东西换了银子也好,都是你的,你若再嫁,便都是嫁妆;若不嫁,便平日里再缫些丝再积上一些,等够了便买一架织机,就算我和你娘一伸腿走了,你也能自己度日。”
“正是,你爹说的对。”杜老娘也赶紧道:“杜家怎么能拿你的银子盖新房,这些都是你的嫁妆。”女儿在郑家过得好时,杜老娘也十分盼着她能帮扶娘家,可她孤身一人回了家,她却要偏心她了,免得她将来衣食无着。
云娘见父母十分为自己打算,知道买织机是好主意,织锦可要比缫丝赚钱快得多,想了想便道:“不如这样,这些银子,家里再添上些买一台织机,过了年我就开始织锦,攒钱给家里盖房子。”
听了云娘这一建议,别人还没来得及说话,二哥算数最快,已经脱口而出,“这些东西算起来能值五六十两银子,家里再添这么多正好买一台织机,如果云娘一天织一匹绸,一个月就是三十匹,几个月就够盖房子了,再攒上一年多就又是一台织机,茵儿和薇儿也跟着学织锦,再过两年,我们家就有四台织机了,那时雇了人来织锦,我们家不就也发了……”
郑家发家史就是如此,云娘最是清楚,且她也正这样打算,帮娘家把日子过起来,便笑道:“二哥说的并不差,虽然现在织锦没有前几年利多,但是也差不许多,只要我们织出好绸,并不愁卖。且我一日若不做别的,寻常的绸总能织一匹半到两匹。”
杜老娘听了先打断道:“一天织上一匹也就尽够了,可不能像在郑家那样没日没夜地织了,身子哪里能受得了。”
云娘却是忘记了,她一提到织锦便不觉忘记伤心,心气又高了,自己也笑,“娘,你放心吧,我以后每天只织一匹,一定养好身子。不过如果家里买了织机,我教茵儿和薇儿学了,大家轮流织,每日怎么也能有一匹半两匹的绸。”
又看三弟妇坐在一旁看着自己,便道:“嫂子们和弟妹若是愿意学,我都教的,学会了织锦,只凭着这个手艺,在盛泽镇一天至少能得二百钱的工钱,吃饭总是不愁。”云娘知道大嫂太笨,肯定学不会,二嫂性子急躁坐不住也不能学,唯有三弟妇性子温和,倒有可能学会织锦,便特别向她说的,只是不好不带着大嫂和二嫂。
果然大嫂听了笑道:“原来云娘也让我学过,只是我怎么也学不会,现在年岁又大了,更是不成,云娘肯教茵儿和薇儿我就感激不尽了,将来她们织了绸也能攒些嫁妆,出了门子到婆家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茵儿和薇儿毕竟还小,听了婆家的话也不害羞,倒是都高兴起来,“姑姑,我们跟你学织锦!”
萝儿也赶紧嚷着道:“我也学,我也学!”
云娘一笑,点了点萝儿的小鼻子,“你现在还太小,等大一些再学!”又向茵儿和薇儿道:“学织锦可不是玩的,总要不怕辛苦才行。”
茵儿和薇儿从懂事时起,就看着姑姑每次回娘家都穿戴漂亮,又给她们带种种好吃的好玩的,又听大人们说姑姑会织锦,所以才这般有钱,自是最尊重姑姑,现在听姑姑要教自己织锦,赶紧答应,“我们不怕辛苦。”
二哥在一旁却道:“若是只买普通的织机,得的利终究还是有限,且又慢得很,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台妆花纱织机,一匹妆花纱可就能卖好几十两银子呢!等攒了钱再买第二台,天啊!一个月就能有好几百两银子入帐!”
如果要是那样,盛泽镇里的人家岂不都去织妆花纱了?云娘一笑,“二哥,不是那样的,妆花纱织起来利虽然大,但是织机就很贵,要好几百两上千两银子,我们家哪里能拿得出?再者,妆花纱却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学会织的,若是一时织不好,错了一点点,整匹纱就都废了。还有,若要织妆花纱,要备上好的丝线、金银线,要用的本钱也极大。”
这些道理并没有什么难明白的,可二哥听了却道:“云娘若不愿意教家里织妆花纱也没什么,毕竟整个盛泽镇里就你一个人会织,自是要保密。”
云娘虽然早知道二哥贪心的脾性,但还是不免生气,便道:“我现在就教你,只是你能将几十页的丝谱背下来吗?”
“云娘你别气,你又不知道你二哥一向就这样混,”杜老爹说着又向二儿子喝道:“你恨不得天下能给你下一场银子的雨,你直接在地上捡就是了!就我们家这个底子,你还想织妆花纱呢,不如直接去给皇上织龙袍!看你要脸不要!”
二哥被骂惯了,倒也不在意,缩了脖子降低声音道:“我还不是为了家里好。”
杜老娘也道:“胖子不也是一口口吃的?你总恨不得立即便发了大财,可越是这样,越是没赚下什么。更何况你就是要买织妆花纱的织机,也要算算家里有没有这注银子!还不必说几百两,就是几十两也拿不出。”
云娘一听,非常诧异,当年她未嫁前家里就攒下了几十两银子,这几年虽然有弟弟成亲的事,但是所用毕竟有限,且家里又有水田又养蚕,一年攒一些,总不至于如此,只是并不好直接问。
二嫂赶紧道:“其实家里有银子,就是爹娘不愿意拿出来。”
“家里是有几十两银子,”杜老娘也不否认,“只是过了年,你兄弟要去县里参加童子试,要考四五场,在县城里住上一两个月,如果通过了还要参加府试、院试,哪一项不要银子?这些银子是不能动的。”
杜老爹也向女儿道:“云娘,家里的银子不够给你凑织机的,你手里的银子也不要随意动,先收着。过了年你便在家里缫些丝卖,凑够了再买织机,便都是你自己的。”又向女儿使了个眼色,“那时候织的绸也是你的,你愿意帮扶兄弟们还不是随便。”
云娘知道爹是疼自己,虽然是家里没有银子,但也是怕自己从郑家带回来的银子与家里的混在一起混没了,自己将来没有着落,又想了一想便道:“爹,娘,我眼下有一个主意,不如我们也学盛泽镇上的人家,一家虽然置不起一台织机,但是两三家共同凑份子置一台。织锦的时候也按每家出工多少计算,合出利来大家分,帐目清明,岂不好?”
杜老爹和杜老娘面面相觑,“一家人怎么能算得这么清呢?”
云娘劝道:“爹娘,我们一家虽然没分家,但这织机却可以是各房凑来。既然是凑份子,那么便要亲兄弟明算帐,不清不楚地混在一起反倒容易生隙,算清了说在明处反倒更好。盛泽镇上很多亲兄弟亲姐妹们都这样一起凑银子买织机呢。”
二哥已经重新重新打起精神上前道:“我觉得云娘说的法子不错,大家凑出一台织机,按本钱分成,不比银子白放着强?”
云娘立即明白了二哥二嫂一定是有私房钱,也不点破,只道:“除了按本钱分成,还有工钱,我细细给你们讲。”说着将盛泽镇上合股买织机的法子说了出来,又道:“平日家中的一切还是依旧,只是织锦的事便要依这规矩。”
全家人都听明白了,便也都同意凑银子买织机。云娘便让三弟拿了纸笔,“我说你记,我这些东西折成银子,总五十两,”看着三弟将自己的名字和银子数目写上,又向爹娘问:“家里能添多少?”
杜老爹和杜老娘都觉得新奇,互相看着道:“除了给三郎准备的银子,家里只能再余十几两银子,除了过年的嚼用,就算十两吧。”三弟又列在纸上。
“刚刚的是公中的,还是你们二老的私房呢?”
家里的水田桑田都是公中的,可是杜老爹时常给人家帮忙红白喜事,所以总会有些零星的小钱,再加上杜老娘的多年攒下的家底,这些才是云娘此次要大家合股买织机的主要部分呢。
杜老娘便道:“那我们就把棺材本都拿出来,共有二十五两。”
看着三弟记下了,云娘转头去看大哥大嫂,“你们出多少?”
第18章 私房
大哥和大嫂两个一同道:“我们现在只有二两银子。”
云娘知道这二两银子,大嫂成亲最早,那时杜家给大嫂娘家四两银子的聘礼,大嫂娘家留下了一半,陪嫁一半。大嫂又是老实的人,一直便只有这二两银子的私房。云娘便笑道:“二两虽然不多,但也是一股,且茵儿薇儿已经大了,她们若是学会了织锦,每织一匹都有工钱,加到一起就多了。”
三弟提笔记上。
云娘与大家说话时,一直注意着二哥二嫂,见两人已经互相使了好半天眼色了,现在见自己转过去,两人又迟疑了半晌,二哥便开口道:“我们也有十两银子,今天便都拿出来吧。”
其实二嫂的嫁妆虽然比大嫂多,但也只有四两,这多出来的六两一定是他们悄悄留下的。云娘心里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二哥和二嫂一定不只这六两的私房银子,只是他们并没有将家底都露出来。
果然杜老爹已经沉下脸问:“你们平日帮家里做些小生意,手里拿着钱,是不是偷偷攒私房了?”
“那怎么能呢?”二哥赶紧道:“爹,每次我去盛泽镇回来时不是把本钱和得的利都交给娘了吗?哪里有什么私房?这六两银子是这两年我们去岳家时岳母给媳妇和孩子做衣服,因为不舍得用便一直留着。”
云娘知道二嫂娘家有好几个兄弟,日子还不如杜家宽裕,哪里能补贴二嫂?只是二哥用这样的托辞,就是知道大家谁也不可能去二嫂娘问。
不过,若是没有买织机的事,二哥的私房银子也会一直藏下去,其实还真不如拿出来,买了织机大家都得利。
杜老爹岂能想不到这些?只是他身为一家之主,如果不问反倒不能让儿子们平衡,现在问了之后,其实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说了一句,“既然没偷偷攒私房就算了。”,向云娘道:“接着说吧。”
云娘便问三弟和弟妇,“你们怎么样呢?”
三弟摆摆手道:“我一直读书,没为家里赚一文钱,哪里有私房?便不入股了。”
平时一声不响的三弟妇却道:“我有二十两嫁妆银子都拿出来,过年时我再回娘家借二十两银子,一共四十两。”
二嫂一听马上跳了起来,“我也能回娘家再借些银子。”
杜老娘见状,竟然也活泛了心思,“要么我也去找你们舅公借些?”
大嫂便将大哥叫到了一处,过一会儿拿着两只银镯和一把散碎铜钱走来道:“我们把这些凑在一起,还能加上二两。”
原来杜家给大嫂和二嫂的聘礼中都有一对镯子,大嫂便一直藏着,很少戴出来,而二嫂却不知什么时候又添了一只整日在手上叮当作响。好在大嫂憨厚,从不在意。
云娘心里虽然有微辞,却也不能说什么,将镯子接了,又在心里算了一下帐,“眼下现银有一百零一十九两,已经够买一台织机了,若是娘、二嫂、三弟妹还能借到银子,我们就买一台好的。”又道:“我们买了织机,无论是买丝还是卖绸,都由爹娘总管银钱帐目,每一个月两个月分一次成,可好?”
这一个晚上,杜家人围着炭盆坐在一起,议论起买织机的事情,也不知是炭盆太热还是心里太热,个个脸上都带了红晕,都忘记了刚刚因云娘和离而生出的不快。
二哥依旧是最高兴的,“明天我去盛泽镇时就到做织机最有名的诸家看看织机,最好能直接买回来一台。”
大哥和三弟也都笑道:“你一个哪里行,我们陪着你去吧。”
云娘自从有了离开郑家的打算,不可能不想自己将来的出路。当时她第一个想起来的例子竟然是她很不喜欢的豆腐西施。
当年豆腐西施成了寡妇也曾回娘家住了些日子,但最后还是带着儿子回了盛泽镇。云娘现在身临其境终于明白了她,乡下毕竟还要闭塞些,出了嫁的女儿再回到娘家并不合规矩,父母再疼爱,兄嫂也未必能容,又有邻里讲闲话等等不快,总不如回到盛泽镇,风气开化,又比乡下要繁盛得多,也容易讨生活。
先前的想法还有些模糊,但是一进了杜家村遇到了种种的事情,也让她完全明白过来,自己留在娘家,其实于娘家于自己都没有什么好处。她终究还是要回盛泽镇的。
爹娘是最关切自己的,他们也会一直收留自己,但是老人家并不可能陪自己一辈子,再者自己留在家中,反倒会给他们添了忧心,云娘怎么能肯。
家里的兄弟们,大哥大嫂憨厚,倒不会说什么,但日子久了也难免没有摩擦。
三弟媳从到郑家起就一直劝自己不要离开,之后又一言不发,从没劝她留在家中,很显然她这个读书人家的女儿是看不惯自己不从一而终半路跑回娘家的。
至于眼前盛情留自己的二嫂,是顶自私自利的人。只因着爹娘要三弟读书,家里的钱财也多用在这上面,她便总是满腹怨气,家里的活计也不肯好好做,只想着怎么偷懒耍滑、或占些小便宜。
眼下二嫂是看自己会织锦能赚钱才愿意自己回来,如果自己赚不到钱,或者赚到的钱并没有给她用,她一定是最不高兴的。至于二哥,也是与二嫂一个心思,扭是扭不回来的。
他们这个样子,爹和娘都管不了,自己更是无可奈何,且毕竟回家第一天,不好说得太透,云娘便不再提刚刚的话,只笑道:“再说吧。”
可是二嫂哪里是能轻易放过的,马上走过来道:“你一个年青媳妇,长得又好,若是独自回盛泽镇,可怎么成?还是留在家中好,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你饿着!”
就是留在家中,云娘也不会让爹娘兄弟们白养着,但现在不是辩驳的时候,只得虚应着,开了小厦房,那里已经大半年没有人住了,又湿又冷,便将门开着通风。又洒扫擦洗,方才像点样子。这时大嫂和三弟妇也将饭菜做好,差了茵儿喊大家过去。
吃过午饭,二嫂又开始详细询问云娘的郑家和采玉的事,又一面评论着,“当年到我们家求亲时,我就觉得郑家人太过精明,不似我们乡下人淳朴,郑源眼神也太活络,不是良配,现在果然有了二心。”
其实当年郑家来求亲时,家里人都是赞成的,特别是二嫂,见郑家是盛泽镇的,家境比杜家好上许我,更是极力窜掇爹娘同意。
云娘见她现在将郑家一直贬到泥地里,又仿佛她当年多么有远见,早想到了今日,也懒得答言,便推脱道:“身上乏,我先睡一觉。”
杜老娘见女儿果然是一脸疲色,赶紧放下床帐让她在自己屋里睡了,“这个正月里,你什么也不要做,只管好好将养。”
云娘本意是躲着二嫂,可是竟然果真又睡着了。虽然昨晚亦睡了很多,但总归是怀着不快的心情入睡的,虽然睡得沉,但是心底里却还有一块石头压着,并不能放松,现在这一觉又与昨晚不同,所有的心事全部放下了,睡来时便觉得百骸俱舒,头脑清楚。
整了衣服出门,竟然到了晚饭时分,云娘听得爹和兄弟们还没有回来,自然有些忧心,恐自己要离开郑家的事情不成,坐在屋内,两眼一直向窗槅外看。
杜老娘见女儿这般模样,便道:“你爹办事是办老了的,还有你二哥,最是油滑,你三弟又能书会写,你担心什么?他们一定在想怎么办才最好。”
云娘听了,心知娘说得对,也将心事放下不少,因为织锦后不能做粗活怕伤了手,便将大嫂给孩子们做了大半的衣服拿过来缝着,又听大家闲话儿。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后,爹才带着二哥和三弟回来,进了屋子,先是叹气,“原本我想着,虽然对郑家这样说了,但也未必真就断了姻亲,先拿义绝的话吓着他们,让郑家真怕了,云娘以后的日子也好过。可是亲家翁婆两个倒是实心要留云娘,而看姑爷的样子,竟然完全被那二房迷住了心窍,虽然答应送二房走,也不是真心,只是哄骗我们而已。”
“郑源既然无情,云娘正好就回家里来。”二哥这一天收获颇丰,倒是兴高采烈的,又向云娘笑道:“妹妹想的一点也不错,郑源果然将那一千匹绸出脱了,拿那笔银子娶的二房,所谓二房的陪嫁其实正是郑家的家私。等明个儿,我把这些事情都传出去,看看大家会不会笑郑家,又有谁敢说云娘的不对?”
三弟轻声道:“二哥,还是别出去说了,又不是什么好听的事。”
二哥却不肯,“我们不说,郑家一定会说云娘不好,大家万一误信了他们的话,岂不是让云娘的名声不好了,反要累及我们家。”
杜老爹也难得赞成二儿子一回,“老二说得对,这事瞒是瞒不住的,但我们也不必遇人便说。如果人家问了,就如实告诉他们。再有,老二明天带些年礼送到玉珍的夫家,一则感谢吴屠户一早特别来告诉我们郑家的事,另一则就是要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们。”
云娘原来就奇怪爹娘怎么能在自己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来,现在便也明白,正是吴屠户的帮忙,便也道:“吴屠户果真是个好心的,等我回盛泽镇时一定也要亲自去谢他。”
杜老爹又将带回来了一个包袱递给云娘,“最后写了和离书,郑公和郑源都按了指模,这里还有几件你平时用的首饰并一些细软,陪嫁的家俱和缫车等物件也都收拾好封了起来,明天让你二哥去一并雇船拉回来。”
云娘打开包袱,见里面放着和离文书,心里说不出是喜是悲,只扫一眼便重新收了起来,然后就是几匹绸并自己平时回娘家时戴的一套赤金头面,苦笑道:“你们竟连这些也拿了回来。”
二哥目光灼灼地道:“郑家老虔婆原是为了哄我们才把这套头面拿出来,真到和离的时候候当然不肯给,可我岂是好说话的,一把抢过来,又说要将郑家砸个稀巴烂,他们才不敢争了。”
“还有这几匹绸,原来就是你屋里的,我为什么要留给他们?”一面说着一面又去看杜老爹,“要不是爹不让,我一定要上郑家的二楼,把云娘织的妆花纱都抱回来!”
杜老爹看着自己的二儿子,带他出门自然是最得力的帮手,但是有时也太过,便摇头道:“我们又不是不讲理的人家,为什么要抢郑家的东西?”
“什么郑家的,都是我们云娘织出来的!”
三弟忍不住给二哥讲道理,“先前姐姐是郑家的人,织的锦自然是郑家的,我们并不应该拿。”
“你还说!”二哥听了弟弟又说这样的话,也气不打一处来,“云娘不是我们家从小养到大的,她织的锦我们拿回来些有什么不对?若不是你拦着,我就把云娘屋里的帐子帘子什么的都拿回了,那可都是云娘做的!”
“别吵了!”杜老爹喝住两个儿子,“郑家做了错事,我们堂堂正正地让他们写了和离书,至于东西,我们并不占郑家的便宜,拿了云娘的嫁妆和日常用的就行了。”
第17章 份子
云娘看着那套头面,还是她在郑家买了第一台织机后织了锦卖了许多银子,郑源高兴不已时给自己买的,也是原来她最为喜欢的,每次出门作客或者回娘家等重要时候都要戴上,还有那几匹绸,都是自己亲手织的,原来是想过年前给公婆郑源和自己做几套衣服的,现在看着只觉得心里堵得慌。
从她本心,其实是宁愿不要这些东西的,但是亦知这是父兄好不容易为她争来的,且都是她亲手挣的,拿着才应该。又见二嫂急切地目光一直盯着那金饰,沉吟了一下道:“我只要爹给我买的那台缫车,至于别的,不如都拿去换了银子,等过了年给家里盖房子吧。”
“家里盖房子自然有我和你兄弟们,定不要你的钱。”杜老爹道:“我早想好,这些东西换了银子也好,都是你的,你若再嫁,便都是嫁妆;若不嫁,便平日里再缫些丝再积上一些,等够了便买一架织机,就算我和你娘一伸腿走了,你也能自己度日。”
“正是,你爹说的对。”杜老娘也赶紧道:“杜家怎么能拿你的银子盖新房,这些都是你的嫁妆。”女儿在郑家过得好时,杜老娘也十分盼着她能帮扶娘家,可她孤身一人回了家,她却要偏心她了,免得她将来衣食无着。
云娘见父母十分为自己打算,知道买织机是好主意,织锦可要比缫丝赚钱快得多,想了想便道:“不如这样,这些银子,家里再添上些买一台织机,过了年我就开始织锦,攒钱给家里盖房子。”
听了云娘这一建议,别人还没来得及说话,二哥算数最快,已经脱口而出,“这些东西算起来能值五六十两银子,家里再添这么多正好买一台织机,如果云娘一天织一匹绸,一个月就是三十匹,几个月就够盖房子了,再攒上一年多就又是一台织机,茵儿和薇儿也跟着学织锦,再过两年,我们家就有四台织机了,那时雇了人来织锦,我们家不就也发了……”
郑家发家史就是如此,云娘最是清楚,且她也正这样打算,帮娘家把日子过起来,便笑道:“二哥说的并不差,虽然现在织锦没有前几年利多,但是也差不许多,只要我们织出好绸,并不愁卖。且我一日若不做别的,寻常的绸总能织一匹半到两匹。”
杜老娘听了先打断道:“一天织上一匹也就尽够了,可不能像在郑家那样没日没夜地织了,身子哪里能受得了。”
云娘却是忘记了,她一提到织锦便不觉忘记伤心,心气又高了,自己也笑,“娘,你放心吧,我以后每天只织一匹,一定养好身子。不过如果家里买了织机,我教茵儿和薇儿学了,大家轮流织,每日怎么也能有一匹半两匹的绸。”
又看三弟妇坐在一旁看着自己,便道:“嫂子们和弟妹若是愿意学,我都教的,学会了织锦,只凭着这个手艺,在盛泽镇一天至少能得二百钱的工钱,吃饭总是不愁。”云娘知道大嫂太笨,肯定学不会,二嫂性子急躁坐不住也不能学,唯有三弟妇性子温和,倒有可能学会织锦,便特别向她说的,只是不好不带着大嫂和二嫂。
果然大嫂听了笑道:“原来云娘也让我学过,只是我怎么也学不会,现在年岁又大了,更是不成,云娘肯教茵儿和薇儿我就感激不尽了,将来她们织了绸也能攒些嫁妆,出了门子到婆家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茵儿和薇儿毕竟还小,听了婆家的话也不害羞,倒是都高兴起来,“姑姑,我们跟你学织锦!”
萝儿也赶紧嚷着道:“我也学,我也学!”
云娘一笑,点了点萝儿的小鼻子,“你现在还太小,等大一些再学!”又向茵儿和薇儿道:“学织锦可不是玩的,总要不怕辛苦才行。”
茵儿和薇儿从懂事时起,就看着姑姑每次回娘家都穿戴漂亮,又给她们带种种好吃的好玩的,又听大人们说姑姑会织锦,所以才这般有钱,自是最尊重姑姑,现在听姑姑要教自己织锦,赶紧答应,“我们不怕辛苦。”
二哥在一旁却道:“若是只买普通的织机,得的利终究还是有限,且又慢得很,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台妆花纱织机,一匹妆花纱可就能卖好几十两银子呢!等攒了钱再买第二台,天啊!一个月就能有好几百两银子入帐!”
如果要是那样,盛泽镇里的人家岂不都去织妆花纱了?云娘一笑,“二哥,不是那样的,妆花纱织起来利虽然大,但是织机就很贵,要好几百两上千两银子,我们家哪里能拿得出?再者,妆花纱却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学会织的,若是一时织不好,错了一点点,整匹纱就都废了。还有,若要织妆花纱,要备上好的丝线、金银线,要用的本钱也极大。”
这些道理并没有什么难明白的,可二哥听了却道:“云娘若不愿意教家里织妆花纱也没什么,毕竟整个盛泽镇里就你一个人会织,自是要保密。”
云娘虽然早知道二哥贪心的脾性,但还是不免生气,便道:“我现在就教你,只是你能将几十页的丝谱背下来吗?”
“云娘你别气,你又不知道你二哥一向就这样混,”杜老爹说着又向二儿子喝道:“你恨不得天下能给你下一场银子的雨,你直接在地上捡就是了!就我们家这个底子,你还想织妆花纱呢,不如直接去给皇上织龙袍!看你要脸不要!”
二哥被骂惯了,倒也不在意,缩了脖子降低声音道:“我还不是为了家里好。”
杜老娘也道:“胖子不也是一口口吃的?你总恨不得立即便发了大财,可越是这样,越是没赚下什么。更何况你就是要买织妆花纱的织机,也要算算家里有没有这注银子!还不必说几百两,就是几十两也拿不出。”
云娘一听,非常诧异,当年她未嫁前家里就攒下了几十两银子,这几年虽然有弟弟成亲的事,但是所用毕竟有限,且家里又有水田又养蚕,一年攒一些,总不至于如此,只是并不好直接问。
二嫂赶紧道:“其实家里有银子,就是爹娘不愿意拿出来。”
“家里是有几十两银子,”杜老娘也不否认,“只是过了年,你兄弟要去县里参加童子试,要考四五场,在县城里住上一两个月,如果通过了还要参加府试、院试,哪一项不要银子?这些银子是不能动的。”
杜老爹也向女儿道:“云娘,家里的银子不够给你凑织机的,你手里的银子也不要随意动,先收着。过了年你便在家里缫些丝卖,凑够了再买织机,便都是你自己的。”又向女儿使了个眼色,“那时候织的绸也是你的,你愿意帮扶兄弟们还不是随便。”
云娘知道爹是疼自己,虽然是家里没有银子,但也是怕自己从郑家带回来的银子与家里的混在一起混没了,自己将来没有着落,又想了一想便道:“爹,娘,我眼下有一个主意,不如我们也学盛泽镇上的人家,一家虽然置不起一台织机,但是两三家共同凑份子置一台。织锦的时候也按每家出工多少计算,合出利来大家分,帐目清明,岂不好?”
杜老爹和杜老娘面面相觑,“一家人怎么能算得这么清呢?”
云娘劝道:“爹娘,我们一家虽然没分家,但这织机却可以是各房凑来。既然是凑份子,那么便要亲兄弟明算帐,不清不楚地混在一起反倒容易生隙,算清了说在明处反倒更好。盛泽镇上很多亲兄弟亲姐妹们都这样一起凑银子买织机呢。”
二哥已经重新重新打起精神上前道:“我觉得云娘说的法子不错,大家凑出一台织机,按本钱分成,不比银子白放着强?”
云娘立即明白了二哥二嫂一定是有私房钱,也不点破,只道:“除了按本钱分成,还有工钱,我细细给你们讲。”说着将盛泽镇上合股买织机的法子说了出来,又道:“平日家中的一切还是依旧,只是织锦的事便要依这规矩。”
全家人都听明白了,便也都同意凑银子买织机。云娘便让三弟拿了纸笔,“我说你记,我这些东西折成银子,总五十两,”看着三弟将自己的名字和银子数目写上,又向爹娘问:“家里能添多少?”
杜老爹和杜老娘都觉得新奇,互相看着道:“除了给三郎准备的银子,家里只能再余十几两银子,除了过年的嚼用,就算十两吧。”三弟又列在纸上。
“刚刚的是公中的,还是你们二老的私房呢?”
家里的水田桑田都是公中的,可是杜老爹时常给人家帮忙红白喜事,所以总会有些零星的小钱,再加上杜老娘的多年攒下的家底,这些才是云娘此次要大家合股买织机的主要部分呢。
杜老娘便道:“那我们就把棺材本都拿出来,共有二十五两。”
看着三弟记下了,云娘转头去看大哥大嫂,“你们出多少?”
第18章 私房
大哥和大嫂两个一同道:“我们现在只有二两银子。”
云娘知道这二两银子,大嫂成亲最早,那时杜家给大嫂娘家四两银子的聘礼,大嫂娘家留下了一半,陪嫁一半。大嫂又是老实的人,一直便只有这二两银子的私房。云娘便笑道:“二两虽然不多,但也是一股,且茵儿薇儿已经大了,她们若是学会了织锦,每织一匹都有工钱,加到一起就多了。”
三弟提笔记上。
云娘与大家说话时,一直注意着二哥二嫂,见两人已经互相使了好半天眼色了,现在见自己转过去,两人又迟疑了半晌,二哥便开口道:“我们也有十两银子,今天便都拿出来吧。”
其实二嫂的嫁妆虽然比大嫂多,但也只有四两,这多出来的六两一定是他们悄悄留下的。云娘心里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二哥和二嫂一定不只这六两的私房银子,只是他们并没有将家底都露出来。
果然杜老爹已经沉下脸问:“你们平日帮家里做些小生意,手里拿着钱,是不是偷偷攒私房了?”
“那怎么能呢?”二哥赶紧道:“爹,每次我去盛泽镇回来时不是把本钱和得的利都交给娘了吗?哪里有什么私房?这六两银子是这两年我们去岳家时岳母给媳妇和孩子做衣服,因为不舍得用便一直留着。”
云娘知道二嫂娘家有好几个兄弟,日子还不如杜家宽裕,哪里能补贴二嫂?只是二哥用这样的托辞,就是知道大家谁也不可能去二嫂娘问。
不过,若是没有买织机的事,二哥的私房银子也会一直藏下去,其实还真不如拿出来,买了织机大家都得利。
杜老爹岂能想不到这些?只是他身为一家之主,如果不问反倒不能让儿子们平衡,现在问了之后,其实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说了一句,“既然没偷偷攒私房就算了。”,向云娘道:“接着说吧。”
云娘便问三弟和弟妇,“你们怎么样呢?”
三弟摆摆手道:“我一直读书,没为家里赚一文钱,哪里有私房?便不入股了。”
平时一声不响的三弟妇却道:“我有二十两嫁妆银子都拿出来,过年时我再回娘家借二十两银子,一共四十两。”
二嫂一听马上跳了起来,“我也能回娘家再借些银子。”
杜老娘见状,竟然也活泛了心思,“要么我也去找你们舅公借些?”
大嫂便将大哥叫到了一处,过一会儿拿着两只银镯和一把散碎铜钱走来道:“我们把这些凑在一起,还能加上二两。”
原来杜家给大嫂和二嫂的聘礼中都有一对镯子,大嫂便一直藏着,很少戴出来,而二嫂却不知什么时候又添了一只整日在手上叮当作响。好在大嫂憨厚,从不在意。
云娘心里虽然有微辞,却也不能说什么,将镯子接了,又在心里算了一下帐,“眼下现银有一百零一十九两,已经够买一台织机了,若是娘、二嫂、三弟妹还能借到银子,我们就买一台好的。”又道:“我们买了织机,无论是买丝还是卖绸,都由爹娘总管银钱帐目,每一个月两个月分一次成,可好?”
这一个晚上,杜家人围着炭盆坐在一起,议论起买织机的事情,也不知是炭盆太热还是心里太热,个个脸上都带了红晕,都忘记了刚刚因云娘和离而生出的不快。
二哥依旧是最高兴的,“明天我去盛泽镇时就到做织机最有名的诸家看看织机,最好能直接买回来一台。”
大哥和三弟也都笑道:“你一个哪里行,我们陪着你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