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袁氏兄弟内斗
说完江东,再回过头来说说河北的袁氏兄弟。
袁绍死了,留下了未竟的事业,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要命的是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虽然经过官渡之战的惨败,但袁绍一手缔造的袁氏集团仍然有很强大的实力,只是袁绍没有能力解决好集团内部的纷争,随着他的死去袁氏集团开始了严重的内讧。
袁绍的原配夫人姓氏不详,刘氏是续弦,这是个厉害的女人,在很多方面都能当袁绍的家。在袁绍的三个儿子中,刘氏喜欢小儿子袁尚,经常在袁绍面前说他的好话,而对老大袁谭抱有成见。手心手背都是肉,对亲生儿子为什么还会反感?推测起来也许作为长子的袁谭不是刘氏所生,而是袁绍原配的儿子,但这一点没有史料依据,只是猜测。
袁绍迟迟不明确继承人的问题,不仅制造了家庭内部的分歧,而且让袁氏集团的政治前景蒙上一层阴影,沮授、田丰这样有责任感的人看到后会向袁绍苦谏,而逢纪、审配、辛评、郭图这些投机分子则看到的是机会。逢纪、审配依附于袁尚,辛评、郭图依附于袁谭,形成了两大派系。逢纪和审配原来并不和,但官渡之战后二人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改变,他们都支持袁尚。
袁绍大概也没想到自己会死得那么早,一直到闭眼的那一刻还没有给大家一个明确的政治交代。袁绍死后,大多数人认为袁谭是老大,应该推举他做接班人。但此时袁谭在外地,逢纪、审配等人在刘氏的帮助下掌握了先机,伪造袁绍的遗嘱,抢先让袁尚接班。
刘氏是个生性嫉妒、为人凶残的女人,袁绍刚死还未来得及入殡,她就把袁绍生前宠爱的五个小老婆全部杀死。刘氏很迷信,她怕这几个人到阴间见到袁绍告状,于是把她们的头发剃了,用墨涂黑她们的脸,把她们全部毁容。她心爱的小儿子袁尚倒也挺孝顺,帮助老妈把她们的家人全部杀光。史书对袁谭的评价较袁尚好,认为袁谭颇为仁爱聪慧,而袁尚仅仅是长得英俊而已。袁谭此前担任青州刺史,虽然说不上有什么特别建树,倒也基本称职,在实践中锻炼了才干。
袁绍吐血而死的时候袁谭估计在青州刺史部,他听到消息赶到邺县时袁尚已经宣布继位。大势已去,他于是在辛评、郭图等人跟随下移驻黄河边上的战略要地黎阳,自称车骑将军。
一开始,兄弟二人还没有完全翻脸。
逢纪、审配拥戴袁尚对外宣称只是暂代袁绍生前的职位,袁绍死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大将军,袁尚暂代的应该是这个职位,朝廷已经不大可能重新给袁尚发一份新的任命诏书,袁尚比较方便的做法就是把他老爹的印绶拿过来自己用就行,反正上面也没刻名字。
而袁谭自称车骑将军,是大将军的副手,意在表明他仍然愿服从袁尚的领导,黎阳是与曹军对峙的前线,他在替兄弟袁尚看大门。
可是,袁谭干活,袁尚却不给支援,还把逢纪派过去监视他的行动。袁谭请求增兵,审配鼓动袁尚不答应,袁谭忍无可忍,就把逢纪杀了,兄弟俩这才正式翻脸。
曹操接到报告,认为是个机会,于是在建安五年(200)9月渡过黄河进攻黎阳,袁谭告急,再次向袁尚求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是《诗经》里的一句话。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有外面的人来欺负便能立刻团结起来对付敌人。袁尚再笨,也知道哪是敌我矛盾,哪是兄弟之间的内部矛盾,在曹军的进攻面前,他决定亲自率兵支援大哥。
袁尚之所以亲自来,不是出于对敌情的重视,而是害怕派别人来镇不住大哥,让袁谭趁机把他的人给夺去了,袁尚让审配守邺县,自己率部到达黎阳。
事实证明,袁绍即使死了,他留下来的军队仍然拥有很强的战斗力,从这一年的9月一直到次年2月,曹操亲自指挥围攻黎阳,却没能打下来。后来,袁谭、袁尚估计实在守不住了,突然率部趁夜逃出黎阳,退还邺县。曹操率军追击,袁尚终于找着了露脸的机会,在路上打了曹军一个埋伏,曹军败退。
之后,曹军放弃了追击,也放弃了黎阳,直接退回到黄河南岸。曹操此举让人不解,但这是明智的,或许曹操也想到了《诗经》里的那句话,对于随时会反目成仇的袁氏兄弟来说,加强进攻只能让他们更团结,而一旦外界压力减轻他们就会陷入内斗。
事实果然如此,看到曹军撤退,袁谭对袁尚说:“我部铠甲不精,所以前面让曹操打败了。现在曹操退兵,将士都盼着回家,等他们还没有渡过黄河时,突然发起进攻,可以让他们大败,这个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呀!”
袁谭自愿为前部,请求更换将士铠甲并派兵进行支援。对于袁谭的建议袁尚犹豫不决,既不增兵,也不给袁谭换装备,袁谭大怒,郭图、辛评趁机对袁谭说:“当初挑拨你们父子兄弟关系的是审配,都是这小子进的谗言。”袁谭相信,于是率兵攻打袁尚,双方交战于邺县城外,结果袁谭打不过袁尚,退到了渤海郡的南皮,即今河北省南皮县。
这正是曹操想看到的结果,也是他主动撤兵的目的。袁绍的这两个儿子,论实力袁谭处于下风,袁尚被立为继承人后,袁绍的大部分政治遗产和军队都让袁尚拿去了,袁熙和高幹在他们争斗中虽然还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袁尚,但他们都想观望,更不会表态支持袁谭。
袁谭退到南皮后,处境更加不利,袁尚亲自率军来攻,袁谭再次大败,退到婴城。袁尚又围攻婴城,袁谭逃往青州刺史部的平原郡。
这时,郭图给袁谭出了个主意,把他吓了一跳。
郭图对袁谭说:“如今将军地盘小、人马少,粮食匮乏,显甫若再来攻,时间长了我们无法抵挡。我以为可以联络曹操来抗拒显甫。曹操到,必先攻击邺县,显甫回救,将军再率兵出击,如此邺县以北的地区都可以归将军。如果显甫不是曹操的对手而失败,他必然奔亡,将军可以收留他以拒曹操。曹军远道而来,粮饷不继,打上一阵必然退去,到那时,整个燕赵之地尽归我们所有,足以与曹操相抗衡!”显甫,是袁尚的字。
这个主意实在太过卑下了,放在之前袁谭想都不愿意想,不过事到如今,不听,看来也不行了。袁谭问郭图谁可以出使曹操,郭图推荐了辛评的弟弟辛毗。辛毗字佐治,豫州刺史部颍川郡人,跟荀彧、郭嘉等人既是同乡又是熟人,曹操刚当上司空时四处搜罗人才,经荀彧推荐曾打算征辟辛毗,但是辛毗当时在袁绍手下而未能成行。在派系斗争中,郭图和辛评是同盟,所以郭图推荐辛毗跑一趟。
黎阳战役后,曹营的大部分人都主张趁机扩大战果。
不过,郭嘉不同意这种看法:“袁绍对这两个儿子,不知道让谁继位好,结果让郭图、逢纪等人做他们的谋士,他们必然会争权夺利。现在,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在一起,进攻稍缓他们就会内讧,不如做出南征刘表的样子,让他们内讧,然后趁机出击,一举攻占河北。”
曹操认为这个意见很好,于是回师黄河以南,就在袁氏兄弟闹内讧的这段时间里他亲自带队到汝南郡的西平一带,做出一副远征荆州的姿态。所以辛毗到许县没找着曹操,于是南下西平,在这里见到了曹操,转达袁谭的问候,曹操十分高兴。
不战而屈人之兵,坐收渔人之利,而且是对方主动送上门来的,哪有这么好的事?曹操召集内部会议研究对策,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人认为刘表势力强大,应该先平定刘表,袁谭和袁尚反正已经内斗,不用有什么顾虑,别管他们,抓紧时间把刘表解决掉。
表面来看也是这样,河北那边两位小袁内斗,曹操正好腾出手来解决南面的老刘。但是,这只看到了眼前的一步,而没有看到下一步。荀攸就持不同意见,他认为:“现在四方都有战事,而刘表坐拥江汉之间没有什么作为,说明他缺乏雄才大智。袁氏仍然有四个州的地盘,十万之众,在河北一带有一定群众基础,如果他们兄弟二人联合起来,那是很难攻破的,现在他们内斗,正是各个击破的难得机会,这个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这两种意见让曹操有些犹豫,荀攸说得也有道理,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现在也正是解决荆州问题的最佳时机,到底先解决哪一边,曹操有点举棋不定。经过思考,曹操决定还是抓住现在的时机把南面的问题先解决了,至于黄河以北的事,既然二袁相攻正急,不妨让他们多打一阵再说。
辛毗得到消息,心急如焚。
辛毗此行显然不只是转达袁谭对曹操的良好祝愿来的,他肩负着搬救兵的重任,袁谭那边还眼巴巴地等着呢。辛毗找到老朋友郭嘉,向郭嘉求助,经过郭嘉从中帮忙。郭嘉本来就支持荀攸的看法,在他的帮助下,曹操再次召见了辛毗。
曹操问辛毗:“袁谭可靠吗?袁尚是否一定能被打败?”辛毗回答说:“明公其实不用管袁谭可靠还是不可靠,只需要分析现在的形势就行了。袁氏兄弟相伐,是他们自愿的,也不是谁能从中间挑拨得了的,这就是天命。现在袁谭能向明公求救,明公就应该知道这里面的事情了。二袁眼光不能长远而自相残杀,弄得河北士者无食、行者无粮,确实已经到了灭亡的地步。四方之难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天下震动啊!”
辛毗这番话提醒了曹操,现在袁尚强而袁谭弱,如果坐视袁谭灭亡,袁尚的力量便会迅速强大起来,这显然不符合曹操的战略利益。
于是,曹操决定挥师北上,援救袁谭。
建安八年(203)10月,曹操率军北渡黄河,再次来到黎阳。
曹操摆出了大打一仗的架势,当时袁尚正率主力在平原国围攻袁谭,听到消息,立刻回师邺县。袁尚的部将吕旷、吕翔二人对前途灰心失望,投奔曹操。
平原之围解除,袁谭暂时化解了危机,他悄悄拉拢吕旷和吕翔,刻了将军的大印给他们送去。这不是挖袁尚的墙脚,而是在挖曹操的墙脚了,曹操知道了这件事,但他没有声张,看到袁谭暂时不会被消灭,他决定回师。
能在高处随心所欲地走钢丝的人,必须有时刻保持两边力量均衡的本领,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艺高胆大之外,手中还要有一根木杆,以此调节平衡。当这个木杆要向一边落下时,及时出手把它抬起来,一旦恢复了平衡,就可以悠闲地在一边看热闹了。曹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决定收手。为了稳住袁谭,让他坚定不移地跟袁尚打到底,曹操主动提出跟袁谭结成了儿女亲家,让儿子曹整娶了袁谭之女。曹整是李姬所生,年龄不详,应不超过十岁,这桩婚事不仅是政治婚姻,而且属于典型的早婚。同时这门亲事也很有意思,曹操的儿子娶了袁绍的孙女,意味着曹操自愿比袁绍降低了一辈。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又娶了袁绍的儿媳妇,曹操又跟袁绍变成了同辈。
有了这门亲事,曹操觉得差不多了,于是撤退。
这边一撤,袁尚那边果然又行动起来。建安九年(204)2月,袁尚让审配、苏由守邺县,自己再次率大军攻打平原国的袁谭。袁尚走后,留守邺县的苏由就打起了战场起义的主意,他悄悄跟曹军联络,准备杀了审配献出邺县,结果情报泄露,审配发觉,双方战于城中。此时袁尚的主力在洹水附近,距邺县并不太远,只有50来里,苏由不敌,闯出邺县投奔曹军。
曹操得到苏由为内应的情报后,立即率军向邺县杀来,但晚了一步,苏由已经败逃出邺县,曹军随后把邺县围了起来。
袁绍死了,留下了未竟的事业,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要命的是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虽然经过官渡之战的惨败,但袁绍一手缔造的袁氏集团仍然有很强大的实力,只是袁绍没有能力解决好集团内部的纷争,随着他的死去袁氏集团开始了严重的内讧。
袁绍的原配夫人姓氏不详,刘氏是续弦,这是个厉害的女人,在很多方面都能当袁绍的家。在袁绍的三个儿子中,刘氏喜欢小儿子袁尚,经常在袁绍面前说他的好话,而对老大袁谭抱有成见。手心手背都是肉,对亲生儿子为什么还会反感?推测起来也许作为长子的袁谭不是刘氏所生,而是袁绍原配的儿子,但这一点没有史料依据,只是猜测。
袁绍迟迟不明确继承人的问题,不仅制造了家庭内部的分歧,而且让袁氏集团的政治前景蒙上一层阴影,沮授、田丰这样有责任感的人看到后会向袁绍苦谏,而逢纪、审配、辛评、郭图这些投机分子则看到的是机会。逢纪、审配依附于袁尚,辛评、郭图依附于袁谭,形成了两大派系。逢纪和审配原来并不和,但官渡之战后二人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改变,他们都支持袁尚。
袁绍大概也没想到自己会死得那么早,一直到闭眼的那一刻还没有给大家一个明确的政治交代。袁绍死后,大多数人认为袁谭是老大,应该推举他做接班人。但此时袁谭在外地,逢纪、审配等人在刘氏的帮助下掌握了先机,伪造袁绍的遗嘱,抢先让袁尚接班。
刘氏是个生性嫉妒、为人凶残的女人,袁绍刚死还未来得及入殡,她就把袁绍生前宠爱的五个小老婆全部杀死。刘氏很迷信,她怕这几个人到阴间见到袁绍告状,于是把她们的头发剃了,用墨涂黑她们的脸,把她们全部毁容。她心爱的小儿子袁尚倒也挺孝顺,帮助老妈把她们的家人全部杀光。史书对袁谭的评价较袁尚好,认为袁谭颇为仁爱聪慧,而袁尚仅仅是长得英俊而已。袁谭此前担任青州刺史,虽然说不上有什么特别建树,倒也基本称职,在实践中锻炼了才干。
袁绍吐血而死的时候袁谭估计在青州刺史部,他听到消息赶到邺县时袁尚已经宣布继位。大势已去,他于是在辛评、郭图等人跟随下移驻黄河边上的战略要地黎阳,自称车骑将军。
一开始,兄弟二人还没有完全翻脸。
逢纪、审配拥戴袁尚对外宣称只是暂代袁绍生前的职位,袁绍死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大将军,袁尚暂代的应该是这个职位,朝廷已经不大可能重新给袁尚发一份新的任命诏书,袁尚比较方便的做法就是把他老爹的印绶拿过来自己用就行,反正上面也没刻名字。
而袁谭自称车骑将军,是大将军的副手,意在表明他仍然愿服从袁尚的领导,黎阳是与曹军对峙的前线,他在替兄弟袁尚看大门。
可是,袁谭干活,袁尚却不给支援,还把逢纪派过去监视他的行动。袁谭请求增兵,审配鼓动袁尚不答应,袁谭忍无可忍,就把逢纪杀了,兄弟俩这才正式翻脸。
曹操接到报告,认为是个机会,于是在建安五年(200)9月渡过黄河进攻黎阳,袁谭告急,再次向袁尚求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是《诗经》里的一句话。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有外面的人来欺负便能立刻团结起来对付敌人。袁尚再笨,也知道哪是敌我矛盾,哪是兄弟之间的内部矛盾,在曹军的进攻面前,他决定亲自率兵支援大哥。
袁尚之所以亲自来,不是出于对敌情的重视,而是害怕派别人来镇不住大哥,让袁谭趁机把他的人给夺去了,袁尚让审配守邺县,自己率部到达黎阳。
事实证明,袁绍即使死了,他留下来的军队仍然拥有很强的战斗力,从这一年的9月一直到次年2月,曹操亲自指挥围攻黎阳,却没能打下来。后来,袁谭、袁尚估计实在守不住了,突然率部趁夜逃出黎阳,退还邺县。曹操率军追击,袁尚终于找着了露脸的机会,在路上打了曹军一个埋伏,曹军败退。
之后,曹军放弃了追击,也放弃了黎阳,直接退回到黄河南岸。曹操此举让人不解,但这是明智的,或许曹操也想到了《诗经》里的那句话,对于随时会反目成仇的袁氏兄弟来说,加强进攻只能让他们更团结,而一旦外界压力减轻他们就会陷入内斗。
事实果然如此,看到曹军撤退,袁谭对袁尚说:“我部铠甲不精,所以前面让曹操打败了。现在曹操退兵,将士都盼着回家,等他们还没有渡过黄河时,突然发起进攻,可以让他们大败,这个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呀!”
袁谭自愿为前部,请求更换将士铠甲并派兵进行支援。对于袁谭的建议袁尚犹豫不决,既不增兵,也不给袁谭换装备,袁谭大怒,郭图、辛评趁机对袁谭说:“当初挑拨你们父子兄弟关系的是审配,都是这小子进的谗言。”袁谭相信,于是率兵攻打袁尚,双方交战于邺县城外,结果袁谭打不过袁尚,退到了渤海郡的南皮,即今河北省南皮县。
这正是曹操想看到的结果,也是他主动撤兵的目的。袁绍的这两个儿子,论实力袁谭处于下风,袁尚被立为继承人后,袁绍的大部分政治遗产和军队都让袁尚拿去了,袁熙和高幹在他们争斗中虽然还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袁尚,但他们都想观望,更不会表态支持袁谭。
袁谭退到南皮后,处境更加不利,袁尚亲自率军来攻,袁谭再次大败,退到婴城。袁尚又围攻婴城,袁谭逃往青州刺史部的平原郡。
这时,郭图给袁谭出了个主意,把他吓了一跳。
郭图对袁谭说:“如今将军地盘小、人马少,粮食匮乏,显甫若再来攻,时间长了我们无法抵挡。我以为可以联络曹操来抗拒显甫。曹操到,必先攻击邺县,显甫回救,将军再率兵出击,如此邺县以北的地区都可以归将军。如果显甫不是曹操的对手而失败,他必然奔亡,将军可以收留他以拒曹操。曹军远道而来,粮饷不继,打上一阵必然退去,到那时,整个燕赵之地尽归我们所有,足以与曹操相抗衡!”显甫,是袁尚的字。
这个主意实在太过卑下了,放在之前袁谭想都不愿意想,不过事到如今,不听,看来也不行了。袁谭问郭图谁可以出使曹操,郭图推荐了辛评的弟弟辛毗。辛毗字佐治,豫州刺史部颍川郡人,跟荀彧、郭嘉等人既是同乡又是熟人,曹操刚当上司空时四处搜罗人才,经荀彧推荐曾打算征辟辛毗,但是辛毗当时在袁绍手下而未能成行。在派系斗争中,郭图和辛评是同盟,所以郭图推荐辛毗跑一趟。
黎阳战役后,曹营的大部分人都主张趁机扩大战果。
不过,郭嘉不同意这种看法:“袁绍对这两个儿子,不知道让谁继位好,结果让郭图、逢纪等人做他们的谋士,他们必然会争权夺利。现在,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在一起,进攻稍缓他们就会内讧,不如做出南征刘表的样子,让他们内讧,然后趁机出击,一举攻占河北。”
曹操认为这个意见很好,于是回师黄河以南,就在袁氏兄弟闹内讧的这段时间里他亲自带队到汝南郡的西平一带,做出一副远征荆州的姿态。所以辛毗到许县没找着曹操,于是南下西平,在这里见到了曹操,转达袁谭的问候,曹操十分高兴。
不战而屈人之兵,坐收渔人之利,而且是对方主动送上门来的,哪有这么好的事?曹操召集内部会议研究对策,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人认为刘表势力强大,应该先平定刘表,袁谭和袁尚反正已经内斗,不用有什么顾虑,别管他们,抓紧时间把刘表解决掉。
表面来看也是这样,河北那边两位小袁内斗,曹操正好腾出手来解决南面的老刘。但是,这只看到了眼前的一步,而没有看到下一步。荀攸就持不同意见,他认为:“现在四方都有战事,而刘表坐拥江汉之间没有什么作为,说明他缺乏雄才大智。袁氏仍然有四个州的地盘,十万之众,在河北一带有一定群众基础,如果他们兄弟二人联合起来,那是很难攻破的,现在他们内斗,正是各个击破的难得机会,这个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这两种意见让曹操有些犹豫,荀攸说得也有道理,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现在也正是解决荆州问题的最佳时机,到底先解决哪一边,曹操有点举棋不定。经过思考,曹操决定还是抓住现在的时机把南面的问题先解决了,至于黄河以北的事,既然二袁相攻正急,不妨让他们多打一阵再说。
辛毗得到消息,心急如焚。
辛毗此行显然不只是转达袁谭对曹操的良好祝愿来的,他肩负着搬救兵的重任,袁谭那边还眼巴巴地等着呢。辛毗找到老朋友郭嘉,向郭嘉求助,经过郭嘉从中帮忙。郭嘉本来就支持荀攸的看法,在他的帮助下,曹操再次召见了辛毗。
曹操问辛毗:“袁谭可靠吗?袁尚是否一定能被打败?”辛毗回答说:“明公其实不用管袁谭可靠还是不可靠,只需要分析现在的形势就行了。袁氏兄弟相伐,是他们自愿的,也不是谁能从中间挑拨得了的,这就是天命。现在袁谭能向明公求救,明公就应该知道这里面的事情了。二袁眼光不能长远而自相残杀,弄得河北士者无食、行者无粮,确实已经到了灭亡的地步。四方之难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天下震动啊!”
辛毗这番话提醒了曹操,现在袁尚强而袁谭弱,如果坐视袁谭灭亡,袁尚的力量便会迅速强大起来,这显然不符合曹操的战略利益。
于是,曹操决定挥师北上,援救袁谭。
建安八年(203)10月,曹操率军北渡黄河,再次来到黎阳。
曹操摆出了大打一仗的架势,当时袁尚正率主力在平原国围攻袁谭,听到消息,立刻回师邺县。袁尚的部将吕旷、吕翔二人对前途灰心失望,投奔曹操。
平原之围解除,袁谭暂时化解了危机,他悄悄拉拢吕旷和吕翔,刻了将军的大印给他们送去。这不是挖袁尚的墙脚,而是在挖曹操的墙脚了,曹操知道了这件事,但他没有声张,看到袁谭暂时不会被消灭,他决定回师。
能在高处随心所欲地走钢丝的人,必须有时刻保持两边力量均衡的本领,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艺高胆大之外,手中还要有一根木杆,以此调节平衡。当这个木杆要向一边落下时,及时出手把它抬起来,一旦恢复了平衡,就可以悠闲地在一边看热闹了。曹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决定收手。为了稳住袁谭,让他坚定不移地跟袁尚打到底,曹操主动提出跟袁谭结成了儿女亲家,让儿子曹整娶了袁谭之女。曹整是李姬所生,年龄不详,应不超过十岁,这桩婚事不仅是政治婚姻,而且属于典型的早婚。同时这门亲事也很有意思,曹操的儿子娶了袁绍的孙女,意味着曹操自愿比袁绍降低了一辈。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又娶了袁绍的儿媳妇,曹操又跟袁绍变成了同辈。
有了这门亲事,曹操觉得差不多了,于是撤退。
这边一撤,袁尚那边果然又行动起来。建安九年(204)2月,袁尚让审配、苏由守邺县,自己再次率大军攻打平原国的袁谭。袁尚走后,留守邺县的苏由就打起了战场起义的主意,他悄悄跟曹军联络,准备杀了审配献出邺县,结果情报泄露,审配发觉,双方战于城中。此时袁尚的主力在洹水附近,距邺县并不太远,只有50来里,苏由不敌,闯出邺县投奔曹军。
曹操得到苏由为内应的情报后,立即率军向邺县杀来,但晚了一步,苏由已经败逃出邺县,曹军随后把邺县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