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大结局下
“知应当真要离开朕?若是朕这里有做得好的地方,知应何不直言相劝,这些年来朕对知应言听计从,知应难道还不知道吗?”赵祯真挚地道,当年少年天子,眼下多了许多睿智沉稳的气息。
“陛下英明神武,并无什么过错。倒是臣年逾不惑,暮心颓志,如同熬干了的药渣儿,早已是没用了。”陈初六笑着摇了摇头道:“为相五载八个月,臣无愧于陛下殊遇,无愧于天下。如今已是无用之人了,不敢在高居相位。”
“知应这话……知应不当官,那去哪里呢?朕安排你在别的任上,也没人敢给知应做上官呐。”赵祯又道:“知应想去哪里?”
“父母在不远游,在汴京也好,在临川也好。赡养父母,教导子女,收几个学生,种几亩良田,然后著书立说。不念有益于千古,但求将此生之过错,做一个总结,让后人有所借鉴也就是了。”陈初六回到。
“罢了罢了,看样子知应决心已定。”赵祯想了片刻,道:“知应,你就用不着种田了,朕派人给你种地。封你为临川国公、中书令、开封书院院长,你便在开封府里,朕有事情,也可以去问你,几位皇子,也可时常去见你,如何?”
“臣谢陛下隆恩。”陈初六这时又道:“但臣父母要是想回临川看看,臣也随着过去,臣还想去太原府看看哩……”
“知应想去哪里,朕都不管了。”赵祯长叹一声:“陈思怀、徐良骏、何健京、陈善修这四人之外,知应还有什么人可以举荐?十年之后能继知应的志向的。”
“富弼、韩琦、欧阳修、范仲淹、包拯皆一时英杰,苏洵、苏轼、司马光、文彦博等尚未及第者也都是有大才的。这些人政见或许有些异同,但对朝廷都是一片赤诚。陛下用人当重用循吏而慎用清流,多务实少务虚。”
“天下承平日久,一些撑场面的事情就多了。知应,若是你不在朝廷,朝野奢靡成性,又当如何遏制?”
“富则生逸,无可遏制。只要天下富贵,不集中与一家一姓就行了。再者说来,普通百姓是不会富到安逸的,有衣有食之后,还得有车有房。”陈初六笑着回到,却在这时,门外推门而入,王中正步入。
“陛下,陈先生,大喜事。”王中正拿着几份密折过来:“东瀛传来消息,赵王爷打下了东瀛岛,将东瀛直接平定,列为海外州县。赵王爷发现了许多银矿,这是请朝廷委派州县过去,统御其民。”
“还有一件大喜事,狄青狄将军率兵,将西凉叛军余部一举平定,将伪西凉王捆绑入京。而辽国四境不安,派兵前来帮忙,曹将军率大军东进,歼灭辽国五万兵马,夺下数州之地。高丽国也趁机出击,也痛击辽国。”
“辽国四面楚歌,与曹将军约定停战,不久之后就要派使者过来与陛下和谈,重新签订盟约。”
“哦?”赵祯结果密折,笑道:“这些成果,皆是知应定策之功。若是没有知应定策,如今这两个地方,平不下来。”
“唔……东瀛遥远,兵锋难至,若想要长治久安,还得用佛道之流,教化其名。至于辽国,不过是汉时匈奴,只要蚕食其土地便可。这次谈判,先去其尊号,削减岁币,若是不从,就率军攻打。眼下要当心一点的,乃是高丽国,这几年以战养战,已经成了不小隐患。若是在东瀛立足安稳,或可从海上威胁高丽。”
赵祯点了点头,将陈初六的话一句一句记在心里。其实他知道,陈初六并非没有计策可出了,但为相五载,才四十岁的陈初六,已有了白发。高处不胜寒,宰相的位子实在是过于劳累。
陈初六虽然离开相位,但他培养出来了几十个小陈初六,只要陈初六仍在汴京,随时能找到,赵祯倒也安心。
从私心来看,赵祯还想陈初六多活几年,帮自己坐这江山。想陈初六这种人才,又忠心耿耿,爱民如子,却丝毫不会与他作对的人,就是翻遍了三山五岳,也找不出这么一个人来。
征服东瀛、辽国之后,便可以派人去美洲大陆了。陈初六眯着眼睛,沉思了片刻,这些事情说给赵祯听,他未必能好的用上。若是因此弄得大宋穷兵黩武,那就得不偿失了。俯瞰天下,倒也没多少事情,能再让陈初六操心。
不久之后,陈初六以中书令、临川国公,从朝中淡去。初时,朝野闻听这个消息,还有一丝惊恐,但听到陈初六仍在开封府,这心也就放在了肚子里。
从陈初六封侯拜相,到往后十余年,大宋国蒸蒸日上,百姓富足安康。直到陈初六、赵祯、富弼、韩琦、苏轼这一大群英杰纷纷故去,大宋已是雄霸大陆,成为了不下于汉唐时期的大帝国。
又传百余年,大帝国才有衰败的迹象,但也是内部的衰败,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别的外敌能够威胁到华夏!
陈初六想成为的千古名相,俨然是做到了。
史学家评曰:“时天下纷纷,初六知其然,慨然而出其身。奋乾刚,行慧断,宫府内外,一听于己。赏罚予夺,悉决于心。所患者,志不行而事功不立,所忧者,天下百姓也!履鼎贵之位,竖震世之勋。汉唐以来,以功业炳史册者,至若意量广远,气充识定,志以天下为己任而才又能副其志者,则惟宋陈初六一人而已!”
卸去宰相之位,陈初六在开封府一座山林之中,耕读传家。三节两寿或者朝廷遇到了麻烦的时候,便来请他出山或者出主意。
陈初六回了临川小住了几个月,离开之后,也没再回去。去太原府的次数,倒是多一些,毕竟河流疏通了运道,来回都十分方便。到后来徐良骏、陈善修、狄青、陈小虎相继在朝中手握大权,陈初六在位期间所做的一切,也都延续下来了。而陈初六的子孙,开始去别的大陆当总督,也是王侯辈出。
终于有一日,街头巷尾不再谈论陈初六的传奇,而有了新的故事,新的英雄。但哪怕到了千年之后,这个世界的人,只要愿意回想一下昨天,总绕不过的主角,便是陈初六。
全书完。
“陛下英明神武,并无什么过错。倒是臣年逾不惑,暮心颓志,如同熬干了的药渣儿,早已是没用了。”陈初六笑着摇了摇头道:“为相五载八个月,臣无愧于陛下殊遇,无愧于天下。如今已是无用之人了,不敢在高居相位。”
“知应这话……知应不当官,那去哪里呢?朕安排你在别的任上,也没人敢给知应做上官呐。”赵祯又道:“知应想去哪里?”
“父母在不远游,在汴京也好,在临川也好。赡养父母,教导子女,收几个学生,种几亩良田,然后著书立说。不念有益于千古,但求将此生之过错,做一个总结,让后人有所借鉴也就是了。”陈初六回到。
“罢了罢了,看样子知应决心已定。”赵祯想了片刻,道:“知应,你就用不着种田了,朕派人给你种地。封你为临川国公、中书令、开封书院院长,你便在开封府里,朕有事情,也可以去问你,几位皇子,也可时常去见你,如何?”
“臣谢陛下隆恩。”陈初六这时又道:“但臣父母要是想回临川看看,臣也随着过去,臣还想去太原府看看哩……”
“知应想去哪里,朕都不管了。”赵祯长叹一声:“陈思怀、徐良骏、何健京、陈善修这四人之外,知应还有什么人可以举荐?十年之后能继知应的志向的。”
“富弼、韩琦、欧阳修、范仲淹、包拯皆一时英杰,苏洵、苏轼、司马光、文彦博等尚未及第者也都是有大才的。这些人政见或许有些异同,但对朝廷都是一片赤诚。陛下用人当重用循吏而慎用清流,多务实少务虚。”
“天下承平日久,一些撑场面的事情就多了。知应,若是你不在朝廷,朝野奢靡成性,又当如何遏制?”
“富则生逸,无可遏制。只要天下富贵,不集中与一家一姓就行了。再者说来,普通百姓是不会富到安逸的,有衣有食之后,还得有车有房。”陈初六笑着回到,却在这时,门外推门而入,王中正步入。
“陛下,陈先生,大喜事。”王中正拿着几份密折过来:“东瀛传来消息,赵王爷打下了东瀛岛,将东瀛直接平定,列为海外州县。赵王爷发现了许多银矿,这是请朝廷委派州县过去,统御其民。”
“还有一件大喜事,狄青狄将军率兵,将西凉叛军余部一举平定,将伪西凉王捆绑入京。而辽国四境不安,派兵前来帮忙,曹将军率大军东进,歼灭辽国五万兵马,夺下数州之地。高丽国也趁机出击,也痛击辽国。”
“辽国四面楚歌,与曹将军约定停战,不久之后就要派使者过来与陛下和谈,重新签订盟约。”
“哦?”赵祯结果密折,笑道:“这些成果,皆是知应定策之功。若是没有知应定策,如今这两个地方,平不下来。”
“唔……东瀛遥远,兵锋难至,若想要长治久安,还得用佛道之流,教化其名。至于辽国,不过是汉时匈奴,只要蚕食其土地便可。这次谈判,先去其尊号,削减岁币,若是不从,就率军攻打。眼下要当心一点的,乃是高丽国,这几年以战养战,已经成了不小隐患。若是在东瀛立足安稳,或可从海上威胁高丽。”
赵祯点了点头,将陈初六的话一句一句记在心里。其实他知道,陈初六并非没有计策可出了,但为相五载,才四十岁的陈初六,已有了白发。高处不胜寒,宰相的位子实在是过于劳累。
陈初六虽然离开相位,但他培养出来了几十个小陈初六,只要陈初六仍在汴京,随时能找到,赵祯倒也安心。
从私心来看,赵祯还想陈初六多活几年,帮自己坐这江山。想陈初六这种人才,又忠心耿耿,爱民如子,却丝毫不会与他作对的人,就是翻遍了三山五岳,也找不出这么一个人来。
征服东瀛、辽国之后,便可以派人去美洲大陆了。陈初六眯着眼睛,沉思了片刻,这些事情说给赵祯听,他未必能好的用上。若是因此弄得大宋穷兵黩武,那就得不偿失了。俯瞰天下,倒也没多少事情,能再让陈初六操心。
不久之后,陈初六以中书令、临川国公,从朝中淡去。初时,朝野闻听这个消息,还有一丝惊恐,但听到陈初六仍在开封府,这心也就放在了肚子里。
从陈初六封侯拜相,到往后十余年,大宋国蒸蒸日上,百姓富足安康。直到陈初六、赵祯、富弼、韩琦、苏轼这一大群英杰纷纷故去,大宋已是雄霸大陆,成为了不下于汉唐时期的大帝国。
又传百余年,大帝国才有衰败的迹象,但也是内部的衰败,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别的外敌能够威胁到华夏!
陈初六想成为的千古名相,俨然是做到了。
史学家评曰:“时天下纷纷,初六知其然,慨然而出其身。奋乾刚,行慧断,宫府内外,一听于己。赏罚予夺,悉决于心。所患者,志不行而事功不立,所忧者,天下百姓也!履鼎贵之位,竖震世之勋。汉唐以来,以功业炳史册者,至若意量广远,气充识定,志以天下为己任而才又能副其志者,则惟宋陈初六一人而已!”
卸去宰相之位,陈初六在开封府一座山林之中,耕读传家。三节两寿或者朝廷遇到了麻烦的时候,便来请他出山或者出主意。
陈初六回了临川小住了几个月,离开之后,也没再回去。去太原府的次数,倒是多一些,毕竟河流疏通了运道,来回都十分方便。到后来徐良骏、陈善修、狄青、陈小虎相继在朝中手握大权,陈初六在位期间所做的一切,也都延续下来了。而陈初六的子孙,开始去别的大陆当总督,也是王侯辈出。
终于有一日,街头巷尾不再谈论陈初六的传奇,而有了新的故事,新的英雄。但哪怕到了千年之后,这个世界的人,只要愿意回想一下昨天,总绕不过的主角,便是陈初六。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