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六章灭辽
大秦成武八年,这场发生在离中原帝国颇为遥远的地方的战事,实际上没有多少值得称道之处。
当一个帝国强势崛起之时,对那些衰弱老朽的国家的战争,创造出怎样的战绩,其实都不用奇怪……
历史上很多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
像是大秦第一次西征,同样有所体现……
一万草原骑兵,在他们的首领,巴勒塞合忽难率领之下,分作十个千人队,先是向西迂回,在一日之间,疾驰二百里,连破西辽援军,截获焚烧西辽粮草辎重无数。
西辽大军统帅萨里思固儿进退失据,不得不派心腹将领,率军一万,追击忽难部,自领大军主力,于别失八里准备阻击草原联军主力。
忽难一部得知契丹大军动向,尽屠降俘,于别失八里西北一百余里处,以逸待劳,等契丹人马来到,立时便如狼群一般扑上撕咬。
激战半日,契丹人不敌溃走。
此时,战事进程便完全进入了草原骑兵的节奏。
他们不会像汉家军伍般,一鼓作气追缴残敌,而是尾随契丹溃军,来回骚扰,不停吃掉契丹人断后骑兵,让契丹溃军疲于奔命。
一路之上,契丹溃军遗尸处处,最终只能拼命逃走,再不敢回头迎战。
巴勒塞合部战士如影随形,追逐着契丹溃军脚步,一直到别失八里西方三十里处,才一拥而上,将契丹残部围歼殆尽。
此役,忽难部以极其轻微的代价,便几乎全歼了契丹人的一个万人队。
与此同时,忽难得知大军主力已经围困了别失八里,正与契丹主力激战不休。
忽难一边收拢麾下战士,一边传信拉乌尔汗木华黎,在得到木华黎同意之后。不顾别失八里的战事,率军径自西行。
一路之上,大小战事数十起,破西辽沿途大小部落无算。
大秦成武八年六月末。别失八里战事结束,木华黎率草原联军,全歼驻守别失八里的契丹人大军,继续挥军西进。
其实此时此刻,大军前方已是一片坦途。
忽难部为大军扫清了几乎全部的障碍。
就算如此。大军也没追上忽难部的步伐。
到得七月初,忽难部已经逼近西辽都城虎思干鲁朵。
此时,忽难部人马不降反升,已有近两万人马。
这得益于契丹人对国内部族的严酷统治,同样,也得益于曲出律篡位之后,力行以佛教代替其他教派的主张。
为此,西辽很多部族,皆是心存不满。
很多沿途部族,在听到草原联军到来之际。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奋起反抗,而是率领部族战士,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入侵者的一方。
草原联军信仰上的宽松,让很多信仰穆斯林的部族,欢欣鼓舞。
他们告诉忽难,在更遥远的西方,还有很多和他们有着同样信仰的兄弟,在契丹人残暴的统治下哀嚎,等待他们去解救。
在这样一个时候,草原部族头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信仰之争。但这个时候,多数信奉草原天神以及长生天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种信仰之争到底有多残酷。
他们只是本能的接受了这些穆斯林信徒的投靠,带着他们去驱逐。杀戮那些他们口中的异教徒。
这是一个很诡异的局面。
最为排外的伊斯兰教众,在此时毫不犹豫的借助异教徒的力量,去驱逐他们口中的魔鬼,但显然,他们将来还是会在异教徒的统治之下生活。
这是混乱的西域地界,一个很难解释的现象。但无疑,西域绵延至今的战乱,跟他们脱离不开干系。
甚至可以说,他们是西域动乱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当你宽容的对待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暂时驯服,并借机传播信仰,等他们强大起来,便要求多多,掀起战乱。
而对之以残暴,以信仰为名的叛乱,也就无可避免。
所以说,资本来到世间,浑身上下留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不假,但神进入世间的时候,身上恐怕也不会干净多少。
当着两者产生碰撞,也就没有什么正义可言了。
当然,在大秦这个资本还没有诞生的时代,中亚的战争以及杀戮,多数跟信仰有关,这个不用有所怀疑。
中亚以及欧洲大陆,皆在以神明之名,进行者各种各样的野蛮行经。
当强盛的大秦出现在东方之时,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此时还未可知。
不过,草原联军在这个时候,已经隐隐听到了圣战者的呼嚎,原始的草原教派,受到冲击也是早晚的事情。
忽难部在进军到西辽都城东百余里的地方的时候,终于碰上了战胜回鹘大军,立即回军的耶律乞仁部,加上驻守于西辽都城的一部分国王亲军,两万余人马,这也是西辽此时能够聚集起来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支力量了。
忽难部虽然士气正高,但并没有轻举妄动,稍稍碰撞,忽难便率军退后,顺便,消耗掉一部分不听命令的投靠人马。
两日过后,周旋于契丹大军左右,若即若离的忽难部,没有等到草原联军主力,却等来了姗姗来迟的张钰部。
灵州路宣抚使张钰,率军五千,长途跋涉,沿故黑水城北上,终于在此时与忽难部汇合。
争功心切的两人,一拍即合,休整半日后,向契丹大军发起了进攻。
此战还是老套路,以张钰部为主,冲锋陷阵,草原部族骑兵为辅,旁敲侧击。
这一战没什么好说的,这一次,契丹人面对的不是人多势众,却如一盘散沙的回鹘大军,他们面对的是这个时代两个最强大的军事建制的集合。
他们有着英明的统帅,严明的纪律,旺盛的求战欲望,以及强大的战力。
在他们的冲击之下,契丹人引以为豪的契丹铁骑,如同麦子般被割倒在平原之上,箭矢从四面八方射来。
契丹人的荣耀和自信,在汉人铁骑疯狂的冲击以及草原人如同围猎般的战术下,被击的粉碎。
耶律乞仁当场战死,数万契丹大军,几乎匹马无还。
战胜了契丹人的张钰和忽难两部,再次屠尽降俘,并毫不停歇的率军疾驰百里,进围西辽都城虎思干鲁朵。
契丹王曲出律再次出逃,扔下都城中的亲眷以及契丹权贵,向西逃去。
西辽都城不战而破,等到草原联军主力来到这里的时候,巴勒塞合部的带翼飞虎旗以及大秦的战旗已经飘扬在西辽都城城头多时了。
这也象征着西辽的灭亡。
等到七月末,如同行军般的王览和图撒和两部两万人马到达西辽都城,西辽大部分疆域,已经换了主人。
随即,大将军木华黎下令西辽降顺各部以及回鹘人进献粮草,准备在西辽都城过冬,同时,对按照赵石之前密令,对契丹人展开了血腥的清洗。
继女真,党项之后,契丹人成为了又一个牺牲品。
至此,自唐末战乱以来,几个相继立国,并以汉人的鲜血浇灌根茎枝叶的异族,相继倒在了秦人屠刀之下,几近于灭族。
同样,无所谓正义与否,只在于一个弱肉强食罢了,这就是国战,披上多伪善的外衣,也不能遮掩其中的血色。
相比之下,披上信仰外衣的利益之争,更要显得虚伪的多。
大秦成武七年七月末,张钰,王览两部心满意足的踏上了归程,三万草原各部人马也陆续回转。
剩下数万兵马,在木华黎严令之下,于这个冬天,对契丹人残部开始了清缴和追击,这是个长达数载的过程,在此时不用多说。
而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大秦第一次西征已经算是落下了帷幕。
无数的金银财宝,在之后数载内,陆续运回长安。
木华黎驻于虎思干鲁朵,窥视西域,同时,这位大将军纳契丹王可敦为妾,打算在契丹人残留的几丝血脉中加入蒙古人的基因。
这事,很是引起了一些攻讦,赵石也传书斥责其过于狂妄,不知自重。
朝廷说什么,山高皇帝远的木华黎可以选择听而不闻,赵石不同,书信到日,木华黎琢磨再三,打算杀了自己新纳的妾室,向主人表明心迹,为大将刘彦召所阻。
纳了也就纳了,朝中人等最多说上几句,晋国公那里,估计心里也没太当回事,来信斥责,只不过为警戒之意。
若是因此而杀妾,小麻烦也就成了大麻烦,除了证明自己心性凶狠凉薄之外,再无其他好处,也许还让对妻妾爱护有加的晋国公心生不喜,何苦来由?
木华黎遂罢此念,老老实实向朝廷上书请罪之外,又偷偷留了几件珍宝,秘密送到长安晋国公府,算是向主人请罪。
实际上,刘彦召说的还真就不错,赵石对这事也没怎么气恼,蒙古英雄们喜欢这个调调儿,以抢夺别人的妻女为己任,越是身份尊贵的女人,他们越是喜欢。
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在蒙古诸部混战的时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木华黎只是将这个传统保持的很好罢了。
当然,如果抢夺的不是契丹人的妻女,而是秦人的,就应该是两说了。
当一个帝国强势崛起之时,对那些衰弱老朽的国家的战争,创造出怎样的战绩,其实都不用奇怪……
历史上很多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
像是大秦第一次西征,同样有所体现……
一万草原骑兵,在他们的首领,巴勒塞合忽难率领之下,分作十个千人队,先是向西迂回,在一日之间,疾驰二百里,连破西辽援军,截获焚烧西辽粮草辎重无数。
西辽大军统帅萨里思固儿进退失据,不得不派心腹将领,率军一万,追击忽难部,自领大军主力,于别失八里准备阻击草原联军主力。
忽难一部得知契丹大军动向,尽屠降俘,于别失八里西北一百余里处,以逸待劳,等契丹人马来到,立时便如狼群一般扑上撕咬。
激战半日,契丹人不敌溃走。
此时,战事进程便完全进入了草原骑兵的节奏。
他们不会像汉家军伍般,一鼓作气追缴残敌,而是尾随契丹溃军,来回骚扰,不停吃掉契丹人断后骑兵,让契丹溃军疲于奔命。
一路之上,契丹溃军遗尸处处,最终只能拼命逃走,再不敢回头迎战。
巴勒塞合部战士如影随形,追逐着契丹溃军脚步,一直到别失八里西方三十里处,才一拥而上,将契丹残部围歼殆尽。
此役,忽难部以极其轻微的代价,便几乎全歼了契丹人的一个万人队。
与此同时,忽难得知大军主力已经围困了别失八里,正与契丹主力激战不休。
忽难一边收拢麾下战士,一边传信拉乌尔汗木华黎,在得到木华黎同意之后。不顾别失八里的战事,率军径自西行。
一路之上,大小战事数十起,破西辽沿途大小部落无算。
大秦成武八年六月末。别失八里战事结束,木华黎率草原联军,全歼驻守别失八里的契丹人大军,继续挥军西进。
其实此时此刻,大军前方已是一片坦途。
忽难部为大军扫清了几乎全部的障碍。
就算如此。大军也没追上忽难部的步伐。
到得七月初,忽难部已经逼近西辽都城虎思干鲁朵。
此时,忽难部人马不降反升,已有近两万人马。
这得益于契丹人对国内部族的严酷统治,同样,也得益于曲出律篡位之后,力行以佛教代替其他教派的主张。
为此,西辽很多部族,皆是心存不满。
很多沿途部族,在听到草原联军到来之际。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奋起反抗,而是率领部族战士,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入侵者的一方。
草原联军信仰上的宽松,让很多信仰穆斯林的部族,欢欣鼓舞。
他们告诉忽难,在更遥远的西方,还有很多和他们有着同样信仰的兄弟,在契丹人残暴的统治下哀嚎,等待他们去解救。
在这样一个时候,草原部族头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信仰之争。但这个时候,多数信奉草原天神以及长生天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种信仰之争到底有多残酷。
他们只是本能的接受了这些穆斯林信徒的投靠,带着他们去驱逐。杀戮那些他们口中的异教徒。
这是一个很诡异的局面。
最为排外的伊斯兰教众,在此时毫不犹豫的借助异教徒的力量,去驱逐他们口中的魔鬼,但显然,他们将来还是会在异教徒的统治之下生活。
这是混乱的西域地界,一个很难解释的现象。但无疑,西域绵延至今的战乱,跟他们脱离不开干系。
甚至可以说,他们是西域动乱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当你宽容的对待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暂时驯服,并借机传播信仰,等他们强大起来,便要求多多,掀起战乱。
而对之以残暴,以信仰为名的叛乱,也就无可避免。
所以说,资本来到世间,浑身上下留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不假,但神进入世间的时候,身上恐怕也不会干净多少。
当着两者产生碰撞,也就没有什么正义可言了。
当然,在大秦这个资本还没有诞生的时代,中亚的战争以及杀戮,多数跟信仰有关,这个不用有所怀疑。
中亚以及欧洲大陆,皆在以神明之名,进行者各种各样的野蛮行经。
当强盛的大秦出现在东方之时,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此时还未可知。
不过,草原联军在这个时候,已经隐隐听到了圣战者的呼嚎,原始的草原教派,受到冲击也是早晚的事情。
忽难部在进军到西辽都城东百余里的地方的时候,终于碰上了战胜回鹘大军,立即回军的耶律乞仁部,加上驻守于西辽都城的一部分国王亲军,两万余人马,这也是西辽此时能够聚集起来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支力量了。
忽难部虽然士气正高,但并没有轻举妄动,稍稍碰撞,忽难便率军退后,顺便,消耗掉一部分不听命令的投靠人马。
两日过后,周旋于契丹大军左右,若即若离的忽难部,没有等到草原联军主力,却等来了姗姗来迟的张钰部。
灵州路宣抚使张钰,率军五千,长途跋涉,沿故黑水城北上,终于在此时与忽难部汇合。
争功心切的两人,一拍即合,休整半日后,向契丹大军发起了进攻。
此战还是老套路,以张钰部为主,冲锋陷阵,草原部族骑兵为辅,旁敲侧击。
这一战没什么好说的,这一次,契丹人面对的不是人多势众,却如一盘散沙的回鹘大军,他们面对的是这个时代两个最强大的军事建制的集合。
他们有着英明的统帅,严明的纪律,旺盛的求战欲望,以及强大的战力。
在他们的冲击之下,契丹人引以为豪的契丹铁骑,如同麦子般被割倒在平原之上,箭矢从四面八方射来。
契丹人的荣耀和自信,在汉人铁骑疯狂的冲击以及草原人如同围猎般的战术下,被击的粉碎。
耶律乞仁当场战死,数万契丹大军,几乎匹马无还。
战胜了契丹人的张钰和忽难两部,再次屠尽降俘,并毫不停歇的率军疾驰百里,进围西辽都城虎思干鲁朵。
契丹王曲出律再次出逃,扔下都城中的亲眷以及契丹权贵,向西逃去。
西辽都城不战而破,等到草原联军主力来到这里的时候,巴勒塞合部的带翼飞虎旗以及大秦的战旗已经飘扬在西辽都城城头多时了。
这也象征着西辽的灭亡。
等到七月末,如同行军般的王览和图撒和两部两万人马到达西辽都城,西辽大部分疆域,已经换了主人。
随即,大将军木华黎下令西辽降顺各部以及回鹘人进献粮草,准备在西辽都城过冬,同时,对按照赵石之前密令,对契丹人展开了血腥的清洗。
继女真,党项之后,契丹人成为了又一个牺牲品。
至此,自唐末战乱以来,几个相继立国,并以汉人的鲜血浇灌根茎枝叶的异族,相继倒在了秦人屠刀之下,几近于灭族。
同样,无所谓正义与否,只在于一个弱肉强食罢了,这就是国战,披上多伪善的外衣,也不能遮掩其中的血色。
相比之下,披上信仰外衣的利益之争,更要显得虚伪的多。
大秦成武七年七月末,张钰,王览两部心满意足的踏上了归程,三万草原各部人马也陆续回转。
剩下数万兵马,在木华黎严令之下,于这个冬天,对契丹人残部开始了清缴和追击,这是个长达数载的过程,在此时不用多说。
而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大秦第一次西征已经算是落下了帷幕。
无数的金银财宝,在之后数载内,陆续运回长安。
木华黎驻于虎思干鲁朵,窥视西域,同时,这位大将军纳契丹王可敦为妾,打算在契丹人残留的几丝血脉中加入蒙古人的基因。
这事,很是引起了一些攻讦,赵石也传书斥责其过于狂妄,不知自重。
朝廷说什么,山高皇帝远的木华黎可以选择听而不闻,赵石不同,书信到日,木华黎琢磨再三,打算杀了自己新纳的妾室,向主人表明心迹,为大将刘彦召所阻。
纳了也就纳了,朝中人等最多说上几句,晋国公那里,估计心里也没太当回事,来信斥责,只不过为警戒之意。
若是因此而杀妾,小麻烦也就成了大麻烦,除了证明自己心性凶狠凉薄之外,再无其他好处,也许还让对妻妾爱护有加的晋国公心生不喜,何苦来由?
木华黎遂罢此念,老老实实向朝廷上书请罪之外,又偷偷留了几件珍宝,秘密送到长安晋国公府,算是向主人请罪。
实际上,刘彦召说的还真就不错,赵石对这事也没怎么气恼,蒙古英雄们喜欢这个调调儿,以抢夺别人的妻女为己任,越是身份尊贵的女人,他们越是喜欢。
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在蒙古诸部混战的时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木华黎只是将这个传统保持的很好罢了。
当然,如果抢夺的不是契丹人的妻女,而是秦人的,就应该是两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