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点石成金
  卢象升说的很认真。
  张静一倒是不看重他方才说的那些道理。
  不过却很青睐卢象升最后说的那番话。
  毕竟这年头,读书人肯苦干的人不多,而且人家还会武功。
  “那么明日起,这些校尉和力士便交给你了,你不必看谁的情面,狠狠操练他们即可。”
  卢象升道:“他们肯听从我的命令吗?”
  张静一镇定自若地道:“这个放心,我叫他们听他们便听。”
  这绝不是吹牛,张静一现在在百户所里,可谓是一言九鼎。
  卢象升随即道:“只是要操练,就得有器械和粮草,这些可以供应吗?”
  张静一拍拍自己的胸脯:“我有钱。”
  就不说后续还有卖铺子的收入,只要百户所的校尉和力士都操练出来,张静一便要开始打那赵天王的宝藏的主意了。
  有了自己的势力,才能守住自己的财富,而那地下,到底藏着多少赵天王这些年来劫掠来的财富,那也只有天知道。
  卢象升心里笃定起来:“百户所有多少人。”
  张静一道:“七十五人。”
  少是少了一点,不过卢象升并不嫌弃:“学生需要每日供应二十斤肉,百斤米,除此之外,还有笔墨纸砚若干……”
  张静一乐了:“太少了,给你加一倍吧,再苦不能苦孩子。”
  卢象升:“……”
  其实方才卢象升说了一大通,倒像是后世某些初创公司,好不容易遇到张静一这样的天使投资人,当然要好好的阐述一下自己的理念。
  说了这么多,就是奔着……我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你好歹多给几个子儿吧的态度来的。
  不然,谁和你一个锦衣卫百户,说的口干舌燥。
  可谁晓得,这百户如此痛快,简直就是人傻钱多速来。
  这一下子,卢象升心里有底气了:“张百户等着看吧。”
  张静一心里很明白,现在的卢象升急于翻盘,像这样的儒生,是不甘心就此一辈子罢官,从此一蹶不振的。
  交代完了一切,张静一当下需要关心的事,则是在清平坊里立起规矩了。
  清平坊处于外城和内城的交汇处,从这里,可以直接从朝阳门出入外城,有十三条街,占地不小。
  现如今,百户所已经立下了威信,那么就该趁热打铁了。
  不只是要凝聚百户所里校尉们的人心,其实也是为锦衣卫彻底控制清平坊铺平道路。
  当日,张静一写下了一份告示,随即便让邓健派人去清平坊各街张贴。
  这告示一出,顿时引发了无数人的围观。
  人们围着这告示,窃窃私语,有读过书的人,则在告示之下朗声念诵:“自今日起,锦衣卫按各商铺面积,固定征收商税,每方丈纹银一两,凡缴纳者,百户所给予保护,京城诸营、衙署,不得侵扰……”
  这消息一出……居然有人兴冲冲的跑去了东市和西市。
  “去看,去看,清平坊的那张百户疯了。”
  张百户确实疯了。
  他嚣张得很。
  这是要在清平坊吃独食呢!
  国朝两百年,也不曾见过这样独断专行的。
  “他莫不是找死?”
  “倒也不是找死,人家刚刚抄了东厂理清司,连东厂的人都不怕,立个规矩算什么?”
  “这倒也是。”
  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他们所津津乐道的乃是厂卫之争。
  可外行看热闹,内行却是看门道。
  至少消息一出,已有不少商贾开始去清平坊踩盘子了。
  甚至有商贾,直接蹲在街口的位置,或是坐在某个角落的茶摊那儿,一面喝茶,一面细心观察。
  观察了几天,他们心里一下子就有底了。
  出人意料的是,清平坊的铺子,应声而涨。
  虽然张家没有挂出新的铺子,可市场上的价格,却一下子涨了三成以上。
  原先买了铺子的人,现在也急着要张家赶紧将铺子修建起来。
  虽然张家已经一再许诺,年底能交铺子,也确实雇佣了不少泥匠、木匠,照着原先的规划热火朝天的赶工。
  可不少商户,似乎有些等不及了,他们寻到百户所来,每日哀告,要求提前交铺。
  原来是锦衣卫的公告一出,这清平坊的未来便已奠定了。
  如今张家的棉布铺子带来了人流。
  张家把铺子卖出去,为未来的商业聚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而这一份布告,却有着巨大的杀伤力。
  京城是个好地方,人流多,手里有闲钱的人也多,更何况,这里有着数不清的达官贵人,拖家带口的,采买什么,花销很大。
  可京城也是一个买卖最难做的地方,这地方龙蛇混杂,就说在东市,你打开门做生意,你要面对东厂番子们登门,除非之外,还有五城兵马司的兵丁,甚至还有顺天府的差役,或是某些京城里的道门泼皮,三教九流,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有人登门,你就得奉上茶水钱。
  其中东厂索要的最狠,其次是锦衣卫,再其次则是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若是不打点,人家稍有不如意,便立即教你欲哭无泪。
  偏偏这些人收钱,很少是按着规矩来的,有些官差,心情不好时便上门,不给便发脾气,这京城的商贾,并非是所有人的后台都足够硬气,就不得不忍气吞声了。
  现在这清平坊不同了,张百户虽是个愣子,一看就脑子有残缺,居然连东厂的人都敢打。
  这一打,贴出布告,大家起初还不信,可仔细观察之下,却发现……在这清平坊里,居然连续几日,东厂的番子、五城兵马司的官兵,便是平日里的顺天府差役,甚至是市井泼皮,都好像形成了某种默契一般,在街上一个都不曾见。
  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虽然锦衣卫也定下了收钱的规矩,可至少收费标准说的明明白白,直接告诉你给多少,据说……交了钱,便给你一个锦衣卫的木牌做收据,但凡你只要在清平坊开门做买卖的,就绝对确保没有人敢登门闹事,否则一切损失,锦衣卫百户所承担。
  在有的年月,或许做买卖首先考虑的是利润。
  可在这个时代,做买卖首先要考虑的却是安全。
  此时,但凡是懂一些经济之道的人,也晓得清平坊这边,势必会有大量的商贾要入驻了,将来……会带来何等的荣景?
  东市和西市的商人动了心,外地来的客商也动了心思,一时之间,来打探消息的,来观察锦衣卫百户所是否能说到做到的的人趋之若鹜。
  张静一却也发现,自己一下子变成了受人欢迎的人物。
  真不容易啊,我张静一也有今日。
  当然,一般的客商,他是不见的,毕竟得营造一点神秘感,不然让人看多了,人家也就不畏惧你了。
  不过,倒是有一个拜帖,引起了张静一的注意。
  “福州府长乐县生员陈经纶。”
  张静一一愣,怎么又是一个读书人?
  张静一沉吟了片刻,终究还是把人叫了进来。
  一会儿功夫,却又是一个纶巾儒衫的人进来,见了张静一便作揖,用着很重的口音道:“学生见过百户。”
  张静一请他入座,打量他道:“你是读书人,进京来赶考的?”
  “做买卖的。”这叫陈经纶的,居然直接开门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