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高远
太初十五年六月一日,帝崩,举国大丧。
六月五日,皇太子自岭南赶回,抚帝柩而悲坳,大哭太和殿。百官请皇太子主丧仪,又请镇国长公主暂理国政。然长公主以储君既定为由,避府不出。
六月二十五日,帝丧仪半旬,礼部拟新帝登基事宜,三省长官政事堂拟新朝事宜。
六月二十六日,镇国长公主递折至中书,言恭贤王叛变既成事实,先帝贬岑怀亦有怒意之因,奏请复岑怀左相之位。三省商议后,岑怀复左相位。
------------
因朝中最近诸多风波,又历先帝大丧,以是这一年的殿试三甲迟迟未宣。柳怀与吏部商议后,奏请右相定夺,右相复请长公主。
宫道上,柳怀与韦世绩迎面碰上,二人便齐道离开。
“韦大人,储君尚有半月就要登基,可眼下曹右相却仍事事奏请长公主。我听说御史台的陶德连弹劾右相的折子都拟好了,只是帝大丧,不知奏与何人。”
六部属尚书省,一向只是办差事的。可最近朝中诸多不稳,这话在柳怀心中拿捏了好几遍,方敢开口询问。
“陶德要弹劾右相?此事哪里传来的风声?”
韦世绩本欲提醒他休要多言,可一听陶德要弹劾右相,便有些警惕。
柳怀道:“我一表兄在御史台侍奉,两日前我与他吃酒他不小心露了风声。陶德最重礼法,长公主当初虽荐他有恩,但他却不徇私情。如今右相遇事处处请示长公主,更想让长公主暂理国政,置太子于何地,冯德焉能不弹。”
韦世绩沉思。自先帝崩后,朝堂看似风平浪静,可实则人人心怀鬼胎。储君是个空架子,但到底是正统,一应老臣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登基事宜。可朝中重权却仍握在长公主手中,似右相这等趋势之人亦不再少数。
“不过说来也奇怪,右相此番如此积极附势,岑相倒是一举一动皆按规制来。国丧未完,长公主就急不可耐的复了岑相的职,如此逾矩……”
柳怀未曾注意到身旁之人的变化,继续言说,终被韦世绩一下打断。
“柳大人休要胡言!太子与长公主何等尊贵,岂是你我背后可以妄自议论。你单见长公主复位岑相,便疑其越轨之心。可避府不出,大臣们送去的折子皆原封退回一字未览,又要如何解释?新朝将立,你我只尽好本分,其他无需多管,以免招至杀身之祸。”
柳怀哧然,顿觉难堪无颜,灰着脸告辞离开。
韦世绩并非自大,乃是这柳怀心思不轨。将三甲奏至右相面前,何尝不是存了请长公主阅览的心,自己尚且附势,又怎可非议他人。
他正想着,迎面一急忙慌张的小内侍不长眼的撞到了他,将怀中的东西散落了一地。
“大人恕罪!大人恕罪!”
小内侍慌忙请罪,甚是惶恐,一边磕头,一边急急的将那堆散落的文卷快速胡乱的抓起来。
韦世绩皱眉,不欲斥责,本要转身离开,却无意间瞥见了那堆文卷中的一份奏折,瞄见了几行字。
姑胥孟家、公主淑德、天家……
他心中大惊,立刻意识到这些东西是谁所书,又要送往何处。
小内侍见他不加斥责,自己站起来,抱着东西急急忙忙的离开了。
韦世绩本要离宫,却又转身往政事堂的方向去了。此刻岑相应该还未离宫。这些老臣,当真是活腻了吗?若让这折子递出,谁能躲的了长公主的雷霆之怒!
----------------
长公主府
“公主,这件素绒绣花袄可要带上?”
苏珮一边整理衣物,一边转头询问立在窗前凝神看书的刘僖姊。
刘僖姊手中拿的,是一本民间话本子,她看的饶有趣味,有些忘乎所以。佳人抚窗柩,清风徐来,粉腮红润,秀眸婉兮。
“阿珮,这话本子着实有趣,我荐你也看看,能长不少学识呢。”
刘僖姊头未抬,苏珮却无奈摇头,道:“公主少时随国中几位大师学习,博览名书典籍,怎会瞧上这些民间俗物。”
“俗物才有趣哩,以后到了民间,也要入乡随俗的嘛。”
刘僖姊抬头冲她莞尔一笑,少女美目盼兮,眼波流转,神采飞扬。
“那这件袄子还带吗?”
苏珮掂起手中的袄子再问,其实一件袄子的小事她又如何做不得主,她想问的不过是时间。
夏将至,带冬衣否?此去经久?
“当然带,还得多带些呢。这件袄子,还有那件窄衣领花袄、云丝披风、古烟纹碧霞罗罩衣,统统都带上,有备无患嘛。哦对了,还得替我多带些首饰,人都说南方美女多,本公主怎能被比了下去。这个,那个,都带上。”
刘僖姊伸着脑袋,对苏珮和婢女整理出来的一堆衣物指手画脚,凡是她看到还算顺眼的衣物都点名带上,好不贪心的模样。
苏珮再次无奈遥遥头,对她家这个公主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既是要带,那便都带上呗,反正公主尊贵,就算背个金库走,谁又能说什么。
“公主,今早岑相托人传来口信,说三省老臣已经派人前往姑胥孟家,为公主商议婚娶事宜。”
苏珮突然又想到一事,便抬头再次询问。
刘僖姊专注在那本话本子里,未曾抬头,随意道:“先帝生前能够想到的法子,他们自然也能够想到。我不过避府一月,他们便按耐不住了。打着先帝遗命的旗号,行正当之事,我焉能拒绝?不过,老臣们想的太美,那姑胥孟家又岂是能随意任人拿捏的,只怕适得其反,惹一身腥。”
苏珮看她浑不在意的模样,自知这世上没谁能逼的了这位长公主。那些老臣平日满口礼教,此番却不顾国丧,也要迫不及待的将人逼走。
“另有一事,昨日太子拜帖,说今日要来给公主请安。”
刘僖姊被她烦的有些看不进去了,叹一口气,将书放下,转身坐下喝了口茶水,才开口道。
“他既是正统,那帮老臣自会力保他登基,陶德连弹劾的折子都准备好了,我能耐他何?孟家在其身后虽未出力,却是面活招牌,天下士子会闻风而倒的。”
苏珮笑笑,道:“储君心性尚缺,惶惶亦不过摄于公主。想来那孟家若是能在这关键时刻开口保新帝,其他那些有暗诡腌臜心思的人也都无望了。公主若是不在意,便不见回了吧。”
“见还是要见的,有些事不说明白,总由得别人去猜,便容易坏事。那些老臣个个精透狡猾,当日肯逆旨城门迎我,今日便敢以死血谏护储君周全。左右我也坦荡,太子既已生出帝心,其余的事也便顺理成章。至于孟家,百年清誉,为了一个皇帝,还犯不着折进去。”
苏珮也觉有理,默默点头。太子从前是个胆怯的性子,懦懦无争。此番国遭大变,他占尽正统,又有老臣拥戴。继后虽不是正经孟家女,但总归与孟家牵扯着关系。国丧月余,此时才来拜帖给长公主请安,又敢拿公主婚约做文章,可见太子帝心已生。
“竟担心这些有的没的,我让你拟的折子可拟好了?”
刘僖姊边问边随手拈了块桌上糕点放入嘴中,香甜糯糯,入口满香,她素来喜爱这些糕点甜食。
“公主吩咐的,苏珮怎会拖延,早便拟好了。”
苏珮见她贪食的模样,欣慰一笑,突想起曾在书上看到的,便开口道。
“公主,我听说南方有一种美食,名唤‘三大炮’,很是有趣。介时你我可以一尝。”
“甚好。”
刘僖姊从一堆衣物中挑出一支镂空雕花水晶钗,插入发间,想着南方小桥流水,应当相配。
---------------
六月二十八日,朝中众多老臣起意,先帝生前曾命内廷置镇国长出嫁之礼,也欲派礼部前往姑胥孟家。先帝既去,遗命不得不遵,特上书太子,求嫁长公主。
六月二十九日,长公主递折中书,言储君登基在即,她为臣需忠,特放手中诸权,以贺新帝。朝中一时震荡,各路折子似雪花飞进长公主府,请长公主三思。
七月一日,长公主亲入东宫,送去登基典器及大裘冕,以表坚决之态,众臣方罢。
七月七日,新帝践阼,国大庆,特赦天下。大典之上,新帝宣召第一条,加封镇国长公主为御国长公主,赐铁卷丹书,食邑万石。
---------------
奉京城门,来往熙熙攘攘,行人多闹市。
这一日,是新帝登基的大日子,举国同欢,街道百姓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犹如新年伊始,喜庆至极。
刘僖姊的马车便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悄悄离开了京师皇城,谁也没有料到她会选择在这样的日子离开,悄无声息。
苏珮掀起车帘,看外面街道繁华景象,不由叹气一声。
“要去南方了,那是你的故乡,为何叹气?”
车内,刘僖姊依旧捧着一本话本子,听她叹气,抬头询问。
苏珮道:“京师少有此象,旧时阉党横行,民不聊生。今日新帝登基,长公主没有参加大典,不知又要惹多少朝中非议。”
“左右也非议不到我耳中了,干我何事。”
苏珮见她淡然,倒是纾解不少忧愁,忽而正色复问。
“公主尝数年执政,夙兴夜寐,察纳雅言,而今孑然一身,白衣入民间,可曾悔乎?
“鹤寿千年以极其游,浮游朝生暮死以尽其乐,何以言悔。”
那日云崖山皇寺,桃林桌案前,岑怀曾问她。
殿下欲弃皇太女?
她当时是如何回答的呢?世人眼中的刘僖姊,爱权如命,会给一个怎样的答案呢?
“虽为皇女,然亦为臣,怎可罔顾国本,夺储立己。”
当日素衣女子坚定的眼神看着岑怀,令岑怀心中陷入平静,久久不言。这位左相大人话虽少,却极善辩驳言辞,此刻反倒说不出一字。良久后他掀衣袍跪地,对着素衣女子行了端正大礼。
“臣岑怀,无德亦无能,然幸之殿下,终有所偿。臣一生无求,惟望殿下得偿所愿,万民安泰。若终有一日江山祸起,国无安宁,臣亦愿随殿下,竭诚尽节,精贯白日,匡扶江山!”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庙堂高远,竟再无她半分容身之地。这一年她离开奉京入民间,以为半生政斗权谋终结,却殊不知传奇坎坷一生正是开始。
刘僖姊的前半生,纵使多舛,纵使大起大落,纵使命运几度沉浮,却未曾真正意义上逢一敌手,谋一次全部身心,她从来骄傲,从来高贵。
刘僖姊的后半生,亦传奇波折,亦荡气回肠,亦励志几经起伏,然遇到一人,引为一生之敌,步步江山棋局,卷风云天下,她不再高贵,不再骄傲,却活的真实自我。
※※※※※※※※※※※※※※※※※※※※
姐妹文《公子倚门羞走》:
躺了五百年棺材的老女人一朝醒来发现自己活成了一代祖宗。
乱世天下,无人容她,那便做个旁人都惹不起的祖宗也挺好。
她还要去打听打听,哪家公子如今正是倚门回首,和羞走的芳华年纪,最好能又嫩又俏,一掐一把水儿来。
六月五日,皇太子自岭南赶回,抚帝柩而悲坳,大哭太和殿。百官请皇太子主丧仪,又请镇国长公主暂理国政。然长公主以储君既定为由,避府不出。
六月二十五日,帝丧仪半旬,礼部拟新帝登基事宜,三省长官政事堂拟新朝事宜。
六月二十六日,镇国长公主递折至中书,言恭贤王叛变既成事实,先帝贬岑怀亦有怒意之因,奏请复岑怀左相之位。三省商议后,岑怀复左相位。
------------
因朝中最近诸多风波,又历先帝大丧,以是这一年的殿试三甲迟迟未宣。柳怀与吏部商议后,奏请右相定夺,右相复请长公主。
宫道上,柳怀与韦世绩迎面碰上,二人便齐道离开。
“韦大人,储君尚有半月就要登基,可眼下曹右相却仍事事奏请长公主。我听说御史台的陶德连弹劾右相的折子都拟好了,只是帝大丧,不知奏与何人。”
六部属尚书省,一向只是办差事的。可最近朝中诸多不稳,这话在柳怀心中拿捏了好几遍,方敢开口询问。
“陶德要弹劾右相?此事哪里传来的风声?”
韦世绩本欲提醒他休要多言,可一听陶德要弹劾右相,便有些警惕。
柳怀道:“我一表兄在御史台侍奉,两日前我与他吃酒他不小心露了风声。陶德最重礼法,长公主当初虽荐他有恩,但他却不徇私情。如今右相遇事处处请示长公主,更想让长公主暂理国政,置太子于何地,冯德焉能不弹。”
韦世绩沉思。自先帝崩后,朝堂看似风平浪静,可实则人人心怀鬼胎。储君是个空架子,但到底是正统,一应老臣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登基事宜。可朝中重权却仍握在长公主手中,似右相这等趋势之人亦不再少数。
“不过说来也奇怪,右相此番如此积极附势,岑相倒是一举一动皆按规制来。国丧未完,长公主就急不可耐的复了岑相的职,如此逾矩……”
柳怀未曾注意到身旁之人的变化,继续言说,终被韦世绩一下打断。
“柳大人休要胡言!太子与长公主何等尊贵,岂是你我背后可以妄自议论。你单见长公主复位岑相,便疑其越轨之心。可避府不出,大臣们送去的折子皆原封退回一字未览,又要如何解释?新朝将立,你我只尽好本分,其他无需多管,以免招至杀身之祸。”
柳怀哧然,顿觉难堪无颜,灰着脸告辞离开。
韦世绩并非自大,乃是这柳怀心思不轨。将三甲奏至右相面前,何尝不是存了请长公主阅览的心,自己尚且附势,又怎可非议他人。
他正想着,迎面一急忙慌张的小内侍不长眼的撞到了他,将怀中的东西散落了一地。
“大人恕罪!大人恕罪!”
小内侍慌忙请罪,甚是惶恐,一边磕头,一边急急的将那堆散落的文卷快速胡乱的抓起来。
韦世绩皱眉,不欲斥责,本要转身离开,却无意间瞥见了那堆文卷中的一份奏折,瞄见了几行字。
姑胥孟家、公主淑德、天家……
他心中大惊,立刻意识到这些东西是谁所书,又要送往何处。
小内侍见他不加斥责,自己站起来,抱着东西急急忙忙的离开了。
韦世绩本要离宫,却又转身往政事堂的方向去了。此刻岑相应该还未离宫。这些老臣,当真是活腻了吗?若让这折子递出,谁能躲的了长公主的雷霆之怒!
----------------
长公主府
“公主,这件素绒绣花袄可要带上?”
苏珮一边整理衣物,一边转头询问立在窗前凝神看书的刘僖姊。
刘僖姊手中拿的,是一本民间话本子,她看的饶有趣味,有些忘乎所以。佳人抚窗柩,清风徐来,粉腮红润,秀眸婉兮。
“阿珮,这话本子着实有趣,我荐你也看看,能长不少学识呢。”
刘僖姊头未抬,苏珮却无奈摇头,道:“公主少时随国中几位大师学习,博览名书典籍,怎会瞧上这些民间俗物。”
“俗物才有趣哩,以后到了民间,也要入乡随俗的嘛。”
刘僖姊抬头冲她莞尔一笑,少女美目盼兮,眼波流转,神采飞扬。
“那这件袄子还带吗?”
苏珮掂起手中的袄子再问,其实一件袄子的小事她又如何做不得主,她想问的不过是时间。
夏将至,带冬衣否?此去经久?
“当然带,还得多带些呢。这件袄子,还有那件窄衣领花袄、云丝披风、古烟纹碧霞罗罩衣,统统都带上,有备无患嘛。哦对了,还得替我多带些首饰,人都说南方美女多,本公主怎能被比了下去。这个,那个,都带上。”
刘僖姊伸着脑袋,对苏珮和婢女整理出来的一堆衣物指手画脚,凡是她看到还算顺眼的衣物都点名带上,好不贪心的模样。
苏珮再次无奈遥遥头,对她家这个公主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既是要带,那便都带上呗,反正公主尊贵,就算背个金库走,谁又能说什么。
“公主,今早岑相托人传来口信,说三省老臣已经派人前往姑胥孟家,为公主商议婚娶事宜。”
苏珮突然又想到一事,便抬头再次询问。
刘僖姊专注在那本话本子里,未曾抬头,随意道:“先帝生前能够想到的法子,他们自然也能够想到。我不过避府一月,他们便按耐不住了。打着先帝遗命的旗号,行正当之事,我焉能拒绝?不过,老臣们想的太美,那姑胥孟家又岂是能随意任人拿捏的,只怕适得其反,惹一身腥。”
苏珮看她浑不在意的模样,自知这世上没谁能逼的了这位长公主。那些老臣平日满口礼教,此番却不顾国丧,也要迫不及待的将人逼走。
“另有一事,昨日太子拜帖,说今日要来给公主请安。”
刘僖姊被她烦的有些看不进去了,叹一口气,将书放下,转身坐下喝了口茶水,才开口道。
“他既是正统,那帮老臣自会力保他登基,陶德连弹劾的折子都准备好了,我能耐他何?孟家在其身后虽未出力,却是面活招牌,天下士子会闻风而倒的。”
苏珮笑笑,道:“储君心性尚缺,惶惶亦不过摄于公主。想来那孟家若是能在这关键时刻开口保新帝,其他那些有暗诡腌臜心思的人也都无望了。公主若是不在意,便不见回了吧。”
“见还是要见的,有些事不说明白,总由得别人去猜,便容易坏事。那些老臣个个精透狡猾,当日肯逆旨城门迎我,今日便敢以死血谏护储君周全。左右我也坦荡,太子既已生出帝心,其余的事也便顺理成章。至于孟家,百年清誉,为了一个皇帝,还犯不着折进去。”
苏珮也觉有理,默默点头。太子从前是个胆怯的性子,懦懦无争。此番国遭大变,他占尽正统,又有老臣拥戴。继后虽不是正经孟家女,但总归与孟家牵扯着关系。国丧月余,此时才来拜帖给长公主请安,又敢拿公主婚约做文章,可见太子帝心已生。
“竟担心这些有的没的,我让你拟的折子可拟好了?”
刘僖姊边问边随手拈了块桌上糕点放入嘴中,香甜糯糯,入口满香,她素来喜爱这些糕点甜食。
“公主吩咐的,苏珮怎会拖延,早便拟好了。”
苏珮见她贪食的模样,欣慰一笑,突想起曾在书上看到的,便开口道。
“公主,我听说南方有一种美食,名唤‘三大炮’,很是有趣。介时你我可以一尝。”
“甚好。”
刘僖姊从一堆衣物中挑出一支镂空雕花水晶钗,插入发间,想着南方小桥流水,应当相配。
---------------
六月二十八日,朝中众多老臣起意,先帝生前曾命内廷置镇国长出嫁之礼,也欲派礼部前往姑胥孟家。先帝既去,遗命不得不遵,特上书太子,求嫁长公主。
六月二十九日,长公主递折中书,言储君登基在即,她为臣需忠,特放手中诸权,以贺新帝。朝中一时震荡,各路折子似雪花飞进长公主府,请长公主三思。
七月一日,长公主亲入东宫,送去登基典器及大裘冕,以表坚决之态,众臣方罢。
七月七日,新帝践阼,国大庆,特赦天下。大典之上,新帝宣召第一条,加封镇国长公主为御国长公主,赐铁卷丹书,食邑万石。
---------------
奉京城门,来往熙熙攘攘,行人多闹市。
这一日,是新帝登基的大日子,举国同欢,街道百姓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犹如新年伊始,喜庆至极。
刘僖姊的马车便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悄悄离开了京师皇城,谁也没有料到她会选择在这样的日子离开,悄无声息。
苏珮掀起车帘,看外面街道繁华景象,不由叹气一声。
“要去南方了,那是你的故乡,为何叹气?”
车内,刘僖姊依旧捧着一本话本子,听她叹气,抬头询问。
苏珮道:“京师少有此象,旧时阉党横行,民不聊生。今日新帝登基,长公主没有参加大典,不知又要惹多少朝中非议。”
“左右也非议不到我耳中了,干我何事。”
苏珮见她淡然,倒是纾解不少忧愁,忽而正色复问。
“公主尝数年执政,夙兴夜寐,察纳雅言,而今孑然一身,白衣入民间,可曾悔乎?
“鹤寿千年以极其游,浮游朝生暮死以尽其乐,何以言悔。”
那日云崖山皇寺,桃林桌案前,岑怀曾问她。
殿下欲弃皇太女?
她当时是如何回答的呢?世人眼中的刘僖姊,爱权如命,会给一个怎样的答案呢?
“虽为皇女,然亦为臣,怎可罔顾国本,夺储立己。”
当日素衣女子坚定的眼神看着岑怀,令岑怀心中陷入平静,久久不言。这位左相大人话虽少,却极善辩驳言辞,此刻反倒说不出一字。良久后他掀衣袍跪地,对着素衣女子行了端正大礼。
“臣岑怀,无德亦无能,然幸之殿下,终有所偿。臣一生无求,惟望殿下得偿所愿,万民安泰。若终有一日江山祸起,国无安宁,臣亦愿随殿下,竭诚尽节,精贯白日,匡扶江山!”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庙堂高远,竟再无她半分容身之地。这一年她离开奉京入民间,以为半生政斗权谋终结,却殊不知传奇坎坷一生正是开始。
刘僖姊的前半生,纵使多舛,纵使大起大落,纵使命运几度沉浮,却未曾真正意义上逢一敌手,谋一次全部身心,她从来骄傲,从来高贵。
刘僖姊的后半生,亦传奇波折,亦荡气回肠,亦励志几经起伏,然遇到一人,引为一生之敌,步步江山棋局,卷风云天下,她不再高贵,不再骄傲,却活的真实自我。
※※※※※※※※※※※※※※※※※※※※
姐妹文《公子倚门羞走》:
躺了五百年棺材的老女人一朝醒来发现自己活成了一代祖宗。
乱世天下,无人容她,那便做个旁人都惹不起的祖宗也挺好。
她还要去打听打听,哪家公子如今正是倚门回首,和羞走的芳华年纪,最好能又嫩又俏,一掐一把水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