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共享经济的本质。
  “你们觉得共享单车的赢利点在哪里?”方黎并没有直接否决掉这个项目。
  孙华楠看了看程伟,其实他这次是被程伟拉来的,他对共享单车这个项目兴趣并不大。
  程伟虽然看出了方黎对这个项目并不感冒,不过他并不打算放弃。
  “方总,我认为共享单车的主要赢利点两个,一个是后期的车身广告,一个则是共享单车的租赁收费。”
  方黎摇头道:“自行车跟出租车、公交车不一样,车身太小,广告效应不够明显,而且自行车太过分散,要把每一辆自行车都喷上车身广告,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除非是两年以上的定期广告,否则根本没有做的必要。”
  “其次,共享单车的租赁收费一次1块钱,就算一天有六个人骑也才6块,一个月180块,看似不少,但是不要忘了自行车的故障率原本就高,再加上人为损坏以及平时的维护成本,很难收支平衡,就更别说盈利了。”
  程伟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旁边的孙华楠赶紧给他使了个眼色。
  方黎不禁摇头:“就事论事,有什么就说什么,没必要在我面前搞国企那套。”
  “方总,我觉得这笔账不能这么算,不管是维护成本还是损坏成本都是可以利用数量来摊薄的,只要我们的用户足够多,这些就都不是问题。”程伟咬牙道。
  这也是所有看好共享单车这个行业的人,达成的共识,在他们看来只要把市场做大,这些成本都会降低,市场越大,盈利也就越多,而且相比于网约车,共享单车的成本也要低得多,买一台汽车可以买一百台自行车,没理由不赚钱。
  方黎对程伟道:“你忽略了一点,并不是所有城市都像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对共享单车有那么大的需求,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并不禁止摩托车跟电动车,很多居民都有自己的交通工具,他们并不依赖与公共交通。”
  这番话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程伟的脑海,他所设想的共享单车以数量摊薄成本的盈利模式,必须建立在拥有足够多用户的前提下,然而正如方黎所说,共享单车的使用场景高度依赖于公共交通。
  一般来讲,只有在行程超过一公里,又不到五公里的情况下,用户才会选择使用共享单车,因为超过五公里骑起来太费劲也太浪费时间,这种情况下用户大多数会选择打的或者是网约车,而小于一公里,用户大多数会选择步行。
  普遍这段距离就是用户住处到地铁站,或者是公司到地铁站的距离,这也是为什么共享单车在一线城市发展势头迅猛的主要原因。
  然而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有多少呢?就算是把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二线城市算上,也只有二十多座,这样的体量完全满足不了共享单车的盈利,更何况还要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近十家共享单车项目,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创业者跟金融资本投身其中。
  想到这里,程伟脸色不禁有些灰暗,原本他是想靠这个项目重新证明自己的。
  虽说滴滴跟大黄蜂合并之后他也算是成功上岸,实现了财务自由,然而程伟并不满足于此,合并之后公司的主要领导团队都是孙华楠的人,他作为coo难免会感觉施展不开。
  而对于孙华楠来说,程伟这个coo有点太能干了,公司的具体事物都轮不到他插手,程伟就给解决了,时间久了难免有些忌惮,这次程伟提出要搞个新项目,他自然巴不得赶紧把程伟弄走,眼看这个项目没戏了,孙华楠不禁有些失望。
  然而,就在程伟准备告辞时,方黎却又突然说了一句:“这个项目倒也不是不能做。”
  程伟跟孙华楠闻言都惊喜的看向方黎。
  “共享单车的确是对网约车市场很好的补充,我们没理由放弃,不过要改变思路,贪大求全只有死路一条,不过如果是做精做细,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方黎说完看向程伟:“只是这么做市场必然会变得很小,你真的想好了要做?”
  程伟咬咬牙:“方总,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适合创业型公司。”
  “那行吧,你做一份详细的可行性报告上来,到时候就由天元投资来做你的天使投资人好了。”
  黄蜂快滴的股份太杂,要是直接从这家公司拨款,到时候发展策略难免会受到股东的掣肘。
  程伟自然听出了方黎的画外之音,感激得不行,然而孙华楠却有些遗憾,如果共享单车项目是由黄蜂快滴投资,理论上程伟还是他的下属,要是项目做成了他还能捞一份功劳。
  回去之后,程伟立即邀请了数据调查公司,对市面上的共享单车项目进行数据调查,同时亲自带队奔赴各个城市,对共享单车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走访记录。
  程伟第一站就到了魔都,作为华夏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最快的城市,魔都的共享单车数据也是所有城市当中最好的。
  不过程伟发现,共享单车的实际情况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好,摩拜的小橙车投放量虽然很多,但是实际的使用率并不高,上下班高峰期,一些地铁口又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显然摩拜还没有做到精准投放。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