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
“自然是求之不得。”朱翊钧连忙笑着说道。
“这边请。”李文达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将朱翊钧向前带了几步,说道:“比起以前,百姓的日子其实好过的多了。你看看,他们每家院子里都有一个东西,白公子怕是不认识吧?”
朱翊钧转头看过去,果然发现每家院子里面都有一座圆形的建筑,上面是尖顶的。
别说,这个东西朱翊钧还真就认识。他笑着说道:“这是粮仓吧?”
“白公子好见识!”李文达笑着说道:“的确是粮仓。也不瞒着白公子,我每天吃过晚饭之后,都会到这里走一走。不看别的,就看看这些东西,我这心里就安。”
“在以前,谁在家里面有粮仓?家里面有个米缸不空就已经是好事了。可是现在家家的粮仓都不空,里面都存了很多粮食。不说其他的,一家五口之人,吃上三五个月是没问题的。”
闻言,朱翊钧的心头一动。
这样的存粮代表着什么?
在这个时代,就代表着安定,代表着稳定。即便是有了什么灾祸,老百姓也能活下去。这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生存能力,为他们等待皇家的救援提供了时间,这很重要。
朱翊钧以前也听过这方面的汇报,只是不多。现在实地看了之后,一时之间心里面的感触真的非常多。
没想到皇庄制度施行这么长时间以来,效果居然这么好。朱翊钧也不得不感慨,这种制度果然是有优越性的。
朱翊钧笑着说道:“仓廪足而知荣辱,这是好事。百姓能吃得饱饭,天下也就太平一些。”
李文达赞同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白公子好见识。”
又听到他说这句话,朱翊钧只能无奈的摇头。
自己到这里之后露了多少次怯了?
很多事自己都不满足、都不明白,哪里谈得上什么见识?
根本就是什么都不懂。
两人一起向前走了几步,李文达指着不远处的一户院落说道:“看到这户没有?这一户在庄子里面很有名。”
“怎么说?”朱翊钧迟疑了片刻问道。
“能生。”李文达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随即说道:“这家老头名叫李老蔫,这一辈子生了七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全都活下来了。”
听了这话之后,朱翊钧都赞叹不已。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生孩子可是一件非常非常危险的事,即便是在皇帝家里面,有那么好的御医也不行,孩子的夭折率也非常高。
当然了,皇家不能作为标准。毕竟皇家比较特殊,有的时候会有人为的夭折出现。
可是普通百姓的医疗条件比不上皇家,生七个儿子、两个女儿,还能活下来,很强。
“前些年,他们家过的……”说到这里,李文达摇了摇头,没有继续再往下说。
但是朱翊钧想想也就明白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们家多少人,养活这么多孩子,累也累死他了。家里面再有什么人生个病,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家日子过得多惨,朱翊钧都能想象得到。
李文达叹了一口气说道:“饭都吃不饱,可是李老蔫也不卖孩子,宁可带着孩子上街要饭。日子过得都快活不下去了。大家都劝他不必如此,卖一两个孩子就好了。”
“可是他谁也不听,有人说的多了,他还挥着棒子打人。日子久了,也就没有人再说了,大家也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现在好了,他们家是村子里过得最好的。”
“怎么说?”朱翊钧眼睛一亮,顿时就来了兴趣,连忙追问道。
“去年皇庄建立了以后,他们家人多。除了他们家自己分到的地以外,皇庄还给了他们一块地,足足有三十亩,全都给他们家了。李老蔫肯干,是个好手;除了种地以外,他还是个好木匠,做东西的手艺不错,很擅长打造一种很精密的盒子,据说被城里的一个商号看上了,每年都会到这里订一批。”
“以前李老蔫都是给孔家做,只不过孔家什么都不会给他。现在李老蔫种地养活全家,做活能赚大钱;这两年两个儿子也长大了,能帮衬着家里干活了,日子也就好过的多了。”
“都是皇帝的恩德!”说到这里,李文达也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朱翊钧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看着不远处李老蔫的大宅子,心里面若有所思。
当然了,他不是在思考在这个时代实行计划生育。因为科技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时行计划生育根本就不现实。
自己要改善医疗环境,尽可能增加人口。因为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大明朝的人还是少啊!
后世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
因为人太多了。这是很多人普遍的共识。
可是在朱翊钧看来,人太多了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地太少了。国家的土地和资源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
但是在大明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人多地少,可以想别的办法。
地球这么大,朱翊钧想去看看。
故土难离,老百姓不愿意离开?
这根本就不是个事,中华民族是最能吃苦的民族,只要有希望,他们就愿意干。
就比如晋商,抛开其他的不谈,走西口苦不苦?
再看看徽商,为什么徽商天下有名?是因为他们天生擅长经商吗?
并不是,是因为徽州这个地方山多地少,没有适合的地方让他们种地。如果他们不想别的办法,光靠种地,他们得饿死。去看看这些商人发展的历史就知道了,他们从来都不缺搏命和离家的心。
不要说他们了,沿海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干什么了?
他们出海了,在大明时期就已经遍布东南亚、马六甲。
只要自己能给予正确的引导,人口迁徙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有发财的机会,你去不去?
有寻求安稳的百姓,就有想要一夜暴富的人。引导得好,就没什么事成不了。
“这边请。”李文达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将朱翊钧向前带了几步,说道:“比起以前,百姓的日子其实好过的多了。你看看,他们每家院子里都有一个东西,白公子怕是不认识吧?”
朱翊钧转头看过去,果然发现每家院子里面都有一座圆形的建筑,上面是尖顶的。
别说,这个东西朱翊钧还真就认识。他笑着说道:“这是粮仓吧?”
“白公子好见识!”李文达笑着说道:“的确是粮仓。也不瞒着白公子,我每天吃过晚饭之后,都会到这里走一走。不看别的,就看看这些东西,我这心里就安。”
“在以前,谁在家里面有粮仓?家里面有个米缸不空就已经是好事了。可是现在家家的粮仓都不空,里面都存了很多粮食。不说其他的,一家五口之人,吃上三五个月是没问题的。”
闻言,朱翊钧的心头一动。
这样的存粮代表着什么?
在这个时代,就代表着安定,代表着稳定。即便是有了什么灾祸,老百姓也能活下去。这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生存能力,为他们等待皇家的救援提供了时间,这很重要。
朱翊钧以前也听过这方面的汇报,只是不多。现在实地看了之后,一时之间心里面的感触真的非常多。
没想到皇庄制度施行这么长时间以来,效果居然这么好。朱翊钧也不得不感慨,这种制度果然是有优越性的。
朱翊钧笑着说道:“仓廪足而知荣辱,这是好事。百姓能吃得饱饭,天下也就太平一些。”
李文达赞同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白公子好见识。”
又听到他说这句话,朱翊钧只能无奈的摇头。
自己到这里之后露了多少次怯了?
很多事自己都不满足、都不明白,哪里谈得上什么见识?
根本就是什么都不懂。
两人一起向前走了几步,李文达指着不远处的一户院落说道:“看到这户没有?这一户在庄子里面很有名。”
“怎么说?”朱翊钧迟疑了片刻问道。
“能生。”李文达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随即说道:“这家老头名叫李老蔫,这一辈子生了七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全都活下来了。”
听了这话之后,朱翊钧都赞叹不已。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生孩子可是一件非常非常危险的事,即便是在皇帝家里面,有那么好的御医也不行,孩子的夭折率也非常高。
当然了,皇家不能作为标准。毕竟皇家比较特殊,有的时候会有人为的夭折出现。
可是普通百姓的医疗条件比不上皇家,生七个儿子、两个女儿,还能活下来,很强。
“前些年,他们家过的……”说到这里,李文达摇了摇头,没有继续再往下说。
但是朱翊钧想想也就明白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们家多少人,养活这么多孩子,累也累死他了。家里面再有什么人生个病,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家日子过得多惨,朱翊钧都能想象得到。
李文达叹了一口气说道:“饭都吃不饱,可是李老蔫也不卖孩子,宁可带着孩子上街要饭。日子过得都快活不下去了。大家都劝他不必如此,卖一两个孩子就好了。”
“可是他谁也不听,有人说的多了,他还挥着棒子打人。日子久了,也就没有人再说了,大家也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现在好了,他们家是村子里过得最好的。”
“怎么说?”朱翊钧眼睛一亮,顿时就来了兴趣,连忙追问道。
“去年皇庄建立了以后,他们家人多。除了他们家自己分到的地以外,皇庄还给了他们一块地,足足有三十亩,全都给他们家了。李老蔫肯干,是个好手;除了种地以外,他还是个好木匠,做东西的手艺不错,很擅长打造一种很精密的盒子,据说被城里的一个商号看上了,每年都会到这里订一批。”
“以前李老蔫都是给孔家做,只不过孔家什么都不会给他。现在李老蔫种地养活全家,做活能赚大钱;这两年两个儿子也长大了,能帮衬着家里干活了,日子也就好过的多了。”
“都是皇帝的恩德!”说到这里,李文达也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朱翊钧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看着不远处李老蔫的大宅子,心里面若有所思。
当然了,他不是在思考在这个时代实行计划生育。因为科技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时行计划生育根本就不现实。
自己要改善医疗环境,尽可能增加人口。因为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大明朝的人还是少啊!
后世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
因为人太多了。这是很多人普遍的共识。
可是在朱翊钧看来,人太多了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地太少了。国家的土地和资源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
但是在大明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人多地少,可以想别的办法。
地球这么大,朱翊钧想去看看。
故土难离,老百姓不愿意离开?
这根本就不是个事,中华民族是最能吃苦的民族,只要有希望,他们就愿意干。
就比如晋商,抛开其他的不谈,走西口苦不苦?
再看看徽商,为什么徽商天下有名?是因为他们天生擅长经商吗?
并不是,是因为徽州这个地方山多地少,没有适合的地方让他们种地。如果他们不想别的办法,光靠种地,他们得饿死。去看看这些商人发展的历史就知道了,他们从来都不缺搏命和离家的心。
不要说他们了,沿海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干什么了?
他们出海了,在大明时期就已经遍布东南亚、马六甲。
只要自己能给予正确的引导,人口迁徙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有发财的机会,你去不去?
有寻求安稳的百姓,就有想要一夜暴富的人。引导得好,就没什么事成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