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太史船
本来他以为苏寔很可能大限已到,可他在五源待了三个月,苏寔都没问题,而且因为苏睿的陪伴,起色越来越好,这倒是让苏辰疑惑了。
药师告诉他这是冲喜让老爷身体焕发了机能,对此他也只能这么认为,此番在五源待了三个月,苏辰也不能一直待下去,在与父亲商议之后,他便离开了五源,直接北上,有井径口进入冀州。
临行之前,他把郭淮单独召来赴宴,郭女王也在一旁陪同,席间他对郭淮说道:“伯济,朕有意对南洋用兵,经过这些年海军的建设和南洋的开发,对南洋用兵已经形成了决议,交州是南下的桥头堡,朕有意让你出任交州大都督,为南下做准备,你意下如何?”
“陛下但有所命,臣万死不辞!”对于建功立业,郭淮当然心向往之,虽然待在并州很舒服,可并州没有战事,匈奴鲜卑等异族早就被打得不知所踪了,或者归附,或者远遁,反正雁门以北如今已经看不到任何大型部落,一些小部落也都是为燕国牧马之人。
“好,既然如此,你就好好准备吧,军机处的文书过不了多久就会下发到并州,对于并州大都督的人选,你有何看法?”
“臣不敢妄言!”郭淮当然知道,这继任的人选他绝对不能干涉,否则朝廷就该不放心他了。
苏辰见此也点点头,想了想,这并州大都督的人选还真就不好定,如果是从并州内部寻找,当然可以,但如此一来,就不符合他的初衷了,并州这种小团体是必须打掉的,他调郭淮南下,一方面却是需要他,另一方面也是想打压一下并州团体。
关羽在并州坐镇多年,郭淮是关羽的继任者,可以说如今并州上下将官都和关羽和郭淮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调一个外人担任并州大都督,才能平衡这本地势力。
思来想去,苏辰觉得,或许可以把马超调过来,马超乃是天下名将,如今出任幽州大都督,众所周知,幽州是苏辰的地盘,无论谁当大都督,其实不过都是个傀儡,所以马超根本在幽州没有什么发展。
把马超调到并州就不一样了,让马家和关家形成一个平衡,这对于朝廷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办法。
“伯济觉得幽州大都督马超如何?”
听到马超之名,郭淮敬佩地说道:“马孟起乃是天下名将,臣觉得甚好。”
“那好,就让马超接任你出任并州大都督。”
没过多久,军机处就给郭淮下达了文书,调郭淮出任交州大都督,同时调马超接任并州大都督,调朱治接任幽州大都督,调黄忠接任扬州大都督,这一番洗牌,算是让马家、关家、孙家这军中三大豪族互相制衡。
苏辰和郭淮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就离开了,把地方留给郭淮和郭女王叙话,苏辰走后,郭淮问道:“娘娘,陛下让马超接任并州大都督,可是对关将军……”
“嘘!”郭女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说道:“郭将军,你我虽不为同族,但巨鹿郭氏、太原郭氏和颍川郭氏这些年也互相交好,有些话本宫需要嘱咐你几句,天威浩荡,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陛下是天下所有臣民的陛下,陛下让将军南下,是信任将军,将军切不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是,是!”郭淮急忙应道,他也知道自己方才说错了话。
“至于其他事,你只需知道,陛下最不喜欢臣子结党抱团,无论如何,你效忠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当今陛下,只要你记住这句话,太原郭氏定当百年不衰,本宫也会因将军之故,受益匪浅。”
“多谢娘娘告知,微臣定不敢忘记娘娘今日点拨之恩。”
“嗯!”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郭淮就告辞了,出了行宫之后,郭淮才发现自己背上都汗湿了,回到家中,他细细品味郭妃的话语,心中有所明悟,看来陛下是对于并州军队铁板一块这件事有些不满了。
并州因为历史原因,一直是高顺治理,后来又是关羽出任大都督,并州军中大小将校无一不是关羽提拔上来的,就连他郭淮也是,除此之外,还有郝昭,令狐邵等等。
以前天下分崩离析,四方未定,这种情况还可以容忍,但一旦天下平定在,再这么铁板一块,就犯了大忌,这些年他镇守并州的确有心把这里经营成铁板一块,针插不入,水泼不进,尤其是关羽被封为国公之后,关平更是出任荆州大都督,这让郭淮坚定了抱住关家这条大腿的想法,只是如今看来,这并不是一条活路。
“也罢,我太原郭氏怎么说也是天下名门,百年望族,何须在别人的大树下乘凉,此番南下,便是我郭淮的机会,也是我郭家的机会。”
太原郭氏,因为最初并未跟随苏辰起家,所以没有从龙之功,这些年渐渐已经沦为了二流世家,所以郭淮才想着抱住关羽的大腿。
这些想法苏辰是不知道了,他只是敲打了一下郭淮足以,进入冀州之后,苏辰没有停留,下一站直接去了涿郡,今天的涿郡虽然不如当年那么繁荣,但也是一个富庶的州郡,而且因为燕京书院的原因,涿郡的人口并不少。
涿郡有苏辰的王府大宅,这是现成的行宫,苏睿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惊喜地叫道:‘哇,爷爷,咱们家好大哦。’
“那当然,这里可是当年爷爷建造的燕王府,怎么样,喜欢吗?”
“喜欢!”苏睿一溜烟就跑得没音儿了,说到底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大臣士子面前,他或许要装成熟,但在爷爷面前,自然不需要。
苏辰想着,将来或许可以把这栋王府上次给睿儿,让他坐镇北疆,在他的设想中,燕国将要建立三个陪都,分别是西京长安,北、京涿郡以及南、京襄阳,皇帝每隔几年都去这几个陪都转一转,甚至可以让皇子成年之后分别留守陪都,让他们学习治国理政之法,学会处理政务。
北疆这些年十分平定,说起来都是苏辰当年的功劳,乌桓早已经内附,接受汉化,自称为汉人,就连乌桓名义上首领难楼也在朝廷为官,所谓的乌桓这个界限已经很不明显了。
苏辰在涿郡停留了一个月,期间专门去燕京书院视察,如今燕京书院的院长乃是大儒管宁,燕京书院和鹿门书院、颍川书院以及太行书院号称燕国四大书院,在所有的书院之中,这四座书院是名气最大的。
颍川书院是因为有荀彧和荀家其余大儒,而且更是有郭嘉荀攸陈群这些活招牌,所以名声大振,鹿门书院当然是因为司马微黄承彦和庞德公的缘故,燕京书院乃是燕国无数臣子读书的地方,所以名气最大,至于太行书院,则是得益于苏辰的缘故,太行书院指的是归化城的那一座书院,因为教化异族之功而出名,不少军中朝中的异族官员都是从那里出来的,在四所书院中排名最末。
离开涿郡之后,苏辰直接去了辽东,准备视察一下海军基地,海军基地建立二十多年了,这还是他第一次踏上辽东的土地。
太史慈得知他前来,直接来到了右北平接驾,他和太史慈的关系亲如兄弟,虽然建国时没有封赏他国公的爵位,但却把海军这个大杀器交到了他手里,正是源于对他的信任。
海军能够自给自足,甚至盈余不少,要换成别人,苏辰还真不放心,不知道会造成多少贪腐的发生,但是交给太史慈,他很放心。
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亨如今在西域跟随苏宁闯出了偌大的名头,已经娶了当地的一个女子为妻,还有了儿子,太史慈如今也是当爷爷的人了。
太史慈与苏辰多年未见,再次相见,没想到彼此都老了,太史慈哽咽地拜道:“拜见主公!”
“子义快快起来,多年未见,子义已经平添了不少白发,这些年苦了子义了。”
“主公,微臣不苦,主公把这么大的担子交给微臣,是对微臣的信任,微臣如今儿孙都有了,也没什么遗憾,只是多年没见主公,心中甚是挂念。”
“孤又何尝不是呢,走吧,咱们启程,去你的海军基地看看你这些年的成果。”
“主公请上车!”
“不用,孤还没老到连马都上不去,今天咱们就骑马吧。”
“是!”
太史慈护送着苏辰骑马先走一步,至于郭妃等人,只能慢慢跟上来,让苏辰意外的是,苏睿也要骑马,“爷爷,睿儿也要和爷爷骑马。”
“好,那就让爷爷带你一程!”
众人车马狂奔,一天下来,苏辰就感觉有些受不了了,到底是不年轻了,不过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只是放慢了速度。
几天之后,来到西安平,看到庞大的海军造船厂,苏辰脸上十分惊讶,他没想到太史慈竟然搞出了这么大的阵仗。
“主公,咱们最大的海船可以容纳将士五千人,前番对东瀛作战,就用的是这种海船。”
“这种海船叫什么名字?”
“这是根据福船演变而来,我们也只是称之为福船。”
“福船?这个名字不好,不如就叫做太史船吧。”
“太史船?这……多谢主公!”可以想象,太史慈之名,必将随着这太史船青史留名。
药师告诉他这是冲喜让老爷身体焕发了机能,对此他也只能这么认为,此番在五源待了三个月,苏辰也不能一直待下去,在与父亲商议之后,他便离开了五源,直接北上,有井径口进入冀州。
临行之前,他把郭淮单独召来赴宴,郭女王也在一旁陪同,席间他对郭淮说道:“伯济,朕有意对南洋用兵,经过这些年海军的建设和南洋的开发,对南洋用兵已经形成了决议,交州是南下的桥头堡,朕有意让你出任交州大都督,为南下做准备,你意下如何?”
“陛下但有所命,臣万死不辞!”对于建功立业,郭淮当然心向往之,虽然待在并州很舒服,可并州没有战事,匈奴鲜卑等异族早就被打得不知所踪了,或者归附,或者远遁,反正雁门以北如今已经看不到任何大型部落,一些小部落也都是为燕国牧马之人。
“好,既然如此,你就好好准备吧,军机处的文书过不了多久就会下发到并州,对于并州大都督的人选,你有何看法?”
“臣不敢妄言!”郭淮当然知道,这继任的人选他绝对不能干涉,否则朝廷就该不放心他了。
苏辰见此也点点头,想了想,这并州大都督的人选还真就不好定,如果是从并州内部寻找,当然可以,但如此一来,就不符合他的初衷了,并州这种小团体是必须打掉的,他调郭淮南下,一方面却是需要他,另一方面也是想打压一下并州团体。
关羽在并州坐镇多年,郭淮是关羽的继任者,可以说如今并州上下将官都和关羽和郭淮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调一个外人担任并州大都督,才能平衡这本地势力。
思来想去,苏辰觉得,或许可以把马超调过来,马超乃是天下名将,如今出任幽州大都督,众所周知,幽州是苏辰的地盘,无论谁当大都督,其实不过都是个傀儡,所以马超根本在幽州没有什么发展。
把马超调到并州就不一样了,让马家和关家形成一个平衡,这对于朝廷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办法。
“伯济觉得幽州大都督马超如何?”
听到马超之名,郭淮敬佩地说道:“马孟起乃是天下名将,臣觉得甚好。”
“那好,就让马超接任你出任并州大都督。”
没过多久,军机处就给郭淮下达了文书,调郭淮出任交州大都督,同时调马超接任并州大都督,调朱治接任幽州大都督,调黄忠接任扬州大都督,这一番洗牌,算是让马家、关家、孙家这军中三大豪族互相制衡。
苏辰和郭淮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就离开了,把地方留给郭淮和郭女王叙话,苏辰走后,郭淮问道:“娘娘,陛下让马超接任并州大都督,可是对关将军……”
“嘘!”郭女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说道:“郭将军,你我虽不为同族,但巨鹿郭氏、太原郭氏和颍川郭氏这些年也互相交好,有些话本宫需要嘱咐你几句,天威浩荡,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陛下是天下所有臣民的陛下,陛下让将军南下,是信任将军,将军切不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是,是!”郭淮急忙应道,他也知道自己方才说错了话。
“至于其他事,你只需知道,陛下最不喜欢臣子结党抱团,无论如何,你效忠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当今陛下,只要你记住这句话,太原郭氏定当百年不衰,本宫也会因将军之故,受益匪浅。”
“多谢娘娘告知,微臣定不敢忘记娘娘今日点拨之恩。”
“嗯!”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郭淮就告辞了,出了行宫之后,郭淮才发现自己背上都汗湿了,回到家中,他细细品味郭妃的话语,心中有所明悟,看来陛下是对于并州军队铁板一块这件事有些不满了。
并州因为历史原因,一直是高顺治理,后来又是关羽出任大都督,并州军中大小将校无一不是关羽提拔上来的,就连他郭淮也是,除此之外,还有郝昭,令狐邵等等。
以前天下分崩离析,四方未定,这种情况还可以容忍,但一旦天下平定在,再这么铁板一块,就犯了大忌,这些年他镇守并州的确有心把这里经营成铁板一块,针插不入,水泼不进,尤其是关羽被封为国公之后,关平更是出任荆州大都督,这让郭淮坚定了抱住关家这条大腿的想法,只是如今看来,这并不是一条活路。
“也罢,我太原郭氏怎么说也是天下名门,百年望族,何须在别人的大树下乘凉,此番南下,便是我郭淮的机会,也是我郭家的机会。”
太原郭氏,因为最初并未跟随苏辰起家,所以没有从龙之功,这些年渐渐已经沦为了二流世家,所以郭淮才想着抱住关羽的大腿。
这些想法苏辰是不知道了,他只是敲打了一下郭淮足以,进入冀州之后,苏辰没有停留,下一站直接去了涿郡,今天的涿郡虽然不如当年那么繁荣,但也是一个富庶的州郡,而且因为燕京书院的原因,涿郡的人口并不少。
涿郡有苏辰的王府大宅,这是现成的行宫,苏睿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惊喜地叫道:‘哇,爷爷,咱们家好大哦。’
“那当然,这里可是当年爷爷建造的燕王府,怎么样,喜欢吗?”
“喜欢!”苏睿一溜烟就跑得没音儿了,说到底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大臣士子面前,他或许要装成熟,但在爷爷面前,自然不需要。
苏辰想着,将来或许可以把这栋王府上次给睿儿,让他坐镇北疆,在他的设想中,燕国将要建立三个陪都,分别是西京长安,北、京涿郡以及南、京襄阳,皇帝每隔几年都去这几个陪都转一转,甚至可以让皇子成年之后分别留守陪都,让他们学习治国理政之法,学会处理政务。
北疆这些年十分平定,说起来都是苏辰当年的功劳,乌桓早已经内附,接受汉化,自称为汉人,就连乌桓名义上首领难楼也在朝廷为官,所谓的乌桓这个界限已经很不明显了。
苏辰在涿郡停留了一个月,期间专门去燕京书院视察,如今燕京书院的院长乃是大儒管宁,燕京书院和鹿门书院、颍川书院以及太行书院号称燕国四大书院,在所有的书院之中,这四座书院是名气最大的。
颍川书院是因为有荀彧和荀家其余大儒,而且更是有郭嘉荀攸陈群这些活招牌,所以名声大振,鹿门书院当然是因为司马微黄承彦和庞德公的缘故,燕京书院乃是燕国无数臣子读书的地方,所以名气最大,至于太行书院,则是得益于苏辰的缘故,太行书院指的是归化城的那一座书院,因为教化异族之功而出名,不少军中朝中的异族官员都是从那里出来的,在四所书院中排名最末。
离开涿郡之后,苏辰直接去了辽东,准备视察一下海军基地,海军基地建立二十多年了,这还是他第一次踏上辽东的土地。
太史慈得知他前来,直接来到了右北平接驾,他和太史慈的关系亲如兄弟,虽然建国时没有封赏他国公的爵位,但却把海军这个大杀器交到了他手里,正是源于对他的信任。
海军能够自给自足,甚至盈余不少,要换成别人,苏辰还真不放心,不知道会造成多少贪腐的发生,但是交给太史慈,他很放心。
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亨如今在西域跟随苏宁闯出了偌大的名头,已经娶了当地的一个女子为妻,还有了儿子,太史慈如今也是当爷爷的人了。
太史慈与苏辰多年未见,再次相见,没想到彼此都老了,太史慈哽咽地拜道:“拜见主公!”
“子义快快起来,多年未见,子义已经平添了不少白发,这些年苦了子义了。”
“主公,微臣不苦,主公把这么大的担子交给微臣,是对微臣的信任,微臣如今儿孙都有了,也没什么遗憾,只是多年没见主公,心中甚是挂念。”
“孤又何尝不是呢,走吧,咱们启程,去你的海军基地看看你这些年的成果。”
“主公请上车!”
“不用,孤还没老到连马都上不去,今天咱们就骑马吧。”
“是!”
太史慈护送着苏辰骑马先走一步,至于郭妃等人,只能慢慢跟上来,让苏辰意外的是,苏睿也要骑马,“爷爷,睿儿也要和爷爷骑马。”
“好,那就让爷爷带你一程!”
众人车马狂奔,一天下来,苏辰就感觉有些受不了了,到底是不年轻了,不过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只是放慢了速度。
几天之后,来到西安平,看到庞大的海军造船厂,苏辰脸上十分惊讶,他没想到太史慈竟然搞出了这么大的阵仗。
“主公,咱们最大的海船可以容纳将士五千人,前番对东瀛作战,就用的是这种海船。”
“这种海船叫什么名字?”
“这是根据福船演变而来,我们也只是称之为福船。”
“福船?这个名字不好,不如就叫做太史船吧。”
“太史船?这……多谢主公!”可以想象,太史慈之名,必将随着这太史船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