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这是一家茶艺馆,里面分成了几个区,有中国传统的茶艺区,也有日本茶道区。[`小说`]
  进入到这家茶艺馆的时候田中笑着问我道:“冯先生去过日本吗?”
  我微笑着摇头,“目前还没有去过。我想,今后会有机会的。”
  田中点头,“冯先生的话总是给人以希望的感觉。这次我们合作成功后冯先生去我们日本的机会就更多了。” 医道官途:妇产科11
  我发现这个日本人很严谨。在他们公司的时候他一直称呼我“冯市长”,而到了这里后却开始改称“冯先生”。他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不过,他的话里面却显示出了他内心里面狭隘的一面。
  我对日本这个民族有过一些研究。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我更是看了关于日本这个国家的很多资料。因为我们接下来要和日本方面合作。
  战场上讲究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商场上也必须如此。
  日本这个民族从根上说,就是中华民族的衍生品,他们从根本上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没有自己的归属感,所以常常自欺欺人的称自己为大日本帝国。
  这种大日本帝国的叫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人从文化根层的自卑。我们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我是龙的传人,我们可以将历史考证的几十万年前。日本人呢,到了汉朝就成了中国的“汉倭奴国”了,到了秦朝就更成了徐福的一千童男童女的后代了,在往后连日本人也说不清他们从那里来。就连他们所津津乐道的武士道精神,也不过是中国传统道德传播到的一种异化而已。也就是说,是中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文化的一种异化,从其根源上看,我们仍能找到其中的诸多相似之处。
  日本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深刻的渊源,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系的一个分支,而且日本一直在学习中国。近代中国衰落了,日本也曾跟着受辱,但是正是因为日本不是中华文化系的主流而是一个分支,使得外来文化很容易流传过来。中国也搞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但是失败了,因为中国的文化几千年的深厚功力,是外来文化很难战胜的,而且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将外来文化给消化掉了。日本的文化功力比中国浅,所以外来文化比较容易扎根,而且日本文化本身就没有消化西方泊来文化的能力,所以“脱亚入欧”成功了。
  近代日本从明治维新后超过了亚洲其他国家,所以在日本人心中,中华文化就成了落后的象征,为了表明自己的先进,就急着同其他国家划清界限。由于与中国的渊源最深,中国也就成了日本近代极力排斥和丑化的对象,所以他们就称我们中国人为“支那人”,意思只有他们日本才配的上称为亚洲文明的中心。日本人的这种心里特征决定了他们只服从强者,尊重强者,而他们往往又自尊过度的认为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所以日本人从骨子里不尊重一切人,要不是美国人打得他们彻底失败,他们也不会把美国人放在眼里。
  由于日本独特的地理特征,小日本再怎么吹嘘、再怎么看不起别人,但是一出门就是茫茫太平洋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资源贫乏,地域狭窄的地理特点决定了日本的地理文化特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靠的就是自然资源,所以日本人从来都很勤劳、有危机意识和富有侵略『性』。从历史上看,日本就是一个富有攻击『性』的国家,封臣秀吉的时候就想着占领高丽,占领大陆的资源。在近代,地大物博的中国必然就成为了日本的睥睨已久的对象,所以不管有没有“九。一八”事件,日本出兵中国是迟早的事。但小日本也太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也过分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妄想灭亡中国,而且想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最终自食恶果。但是,战后日本由于美国的扶持和不用担心外界威胁,而将所有的资源用于发展经济,实现了经济的重新腾飞。这一方面与日本人的勤劳和纪律『性』有关,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日本人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决定了他们必须将一切力量用于经济建设。他们要发展,就要不断向先进的国家学习,而且有很强的吸收模仿能力。
  我们知道,模仿要比开发来的快的多,日本正是在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模仿学习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当然,日本在自己发展了以后,也开始了自己的创新。特别是现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在世界的竞争力是首屈一指的。在这个时候,日本人被压抑了数十年的自尊又高涨了,甚至将欧洲一些国家都不放在眼里,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要以经济实力为跳板,向政治大国迈进。在亚洲,日本人更是不将其他亚洲国家人放在眼里。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又将美国的一系列的思想文化带到了日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欧洲文化的枝干,美国文化的叶子共同在日本这棵太平洋中的树上成长、交融。
  日本人做事认真到“愚蠢”的地步,餐馆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一个中国留学生取巧只洗三遍,结果这个留学生再也找不到工作,最后只好离开日本。这不稀奇。日本宾馆领班培训中国员工时做保洁示范,他把抽水马桶洗干净后,从中舀了一杯水喝掉,说:“就按这个标准清洗!”
  据说日本人观看体育比赛,几万人离场,地上不留一根烟蒂,一片纸屑,一丝痰迹,这已为世人所熟知。其实这不算什么。首都师大的一位教授在日本曾亲历一次堵车,那情景足以使全世界震撼:从伊豆半岛到东京的公路上,几万辆车一辆挨一辆排了一百多公里。那个时间段几乎所有的车都是回东京的,道路右侧堵成一条长龙。左侧空出一条无人道,谁要是开到左侧,可以一溜烟直奔东京。可就是没有一辆车『插』到空『荡』『荡』的下行道超行,一百多公里的塞车路上,不见一名交通警察维持秩序。在近十个小时的时间里,车流一步一步地挪,一尺一尺地挪,静悄悄,不闻一声鸣笛。
  “他们自己竟把这绵延一百多公里的车龙化解了!如此坚忍、守秩序、万众一心的民族,真是可敬又可怕!”我们的那位教授的内心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还据说,日本战后几十年,夜里十一时许多办公楼的灯仍然亮着,上班族在无偿加班,这只是小事一桩。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现东南亚一带深山老林竟还藏着不投降的日本兵,要知道,那时候二战结束已快三十年了!那才令人震惊。
  日本人的执着让人慨叹。他们中有十年如一日,在内蒙古沙漠义务植树两百万株的“中国沙漠日本绿化协力队”;有二十年救助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生之父”;有连续十个小时仰头作业,中间不上一次厕所的工匠;有为了研制碗装面,两年里顿顿吃快速面,最后把胃口吃倒的食品研制人员;有连续八年义务为侵华日军受害者打官司,胜诉后瘫倒在法庭的律师;有耻于领救济金,宁愿双双饿死的老年夫『妇』。。。。。。
  日本人恶的一面却更令人齿寒。
  在军国主义制度培养下,日本士兵丧失了人『性』,二战中对各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欠下累累血债;而当他们败亡时,日本士兵几无一人投降,或『自杀』或全部战死,亦可悲可悯。
  塞班岛战役,得到强大海空军支持的十二万美军进攻孤军困守的三万日军。日军打到只剩下三千人,而后这三千人向美军发起了冲锋。他们跌跌撞撞,有的撑着拐杖,有的吊着绷带,除了缺胳膊少腿,有的眼还被打瞎了;他们脱掉钢盔,头上捆起白带,端着机枪和战刀,有的仅仅拿着绑在竹竿上的刺刀,甚至有的赤手空拳,『潮』水似的涌向美军阵地。那些没有力气冲锋的重伤员,则引爆了身上的手榴弹。与日军最后冲锋的同时,塞班岛的日本百姓也开始了大规模的『自杀』,他们或从崖上跳下,或父母抱着孩子,一家一家走向海里。。。。。。据说当时整个海面漂满了日本人的尸体。美军将坦克车改装成宣传车,到处呼叫: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然而这些呼叫基本无效果,塞班岛总共有一万多日本百姓死于『自杀』。塞班岛之战,美军作战部队起初十分害怕,继而使他们『迷』『惑』不解,后来又使他们憎恶,最后却使许多美国士兵表『露』出真诚的怜悯。日本士兵在洞**遭受的惨不忍睹的痛苦以及他们凄然绝望的敢死进攻,使得美国兵要牢记‘勿忘珍珠港’的格言越来越困难。一些美国士兵因此泣不成声:“日本人。。。。。。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自杀』?” 医道官途:妇产科11
  抗日战争结束时,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上将担任中国战区日军的受降工作。作为一名参加过抗战,对日军血腥暴行仍记忆犹新的中国军人,李默庵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切齿痛恨,另一方面伴随着受降过程,李默庵渐渐增添了感叹:
  被俘日军回国途中始终以正规军人队列行走,毫无紊『乱』现象,也无事故发生。在缴械之时,日军将所有武器包括重机枪、车辆及自佩武器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并将其人员、马匹、武器、弹『药』、被服、袋具、车辆等物资登记造册,数字清楚,让人感到与其说是缴械投降,还不如说是在办移交手续。
  李默庵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对当时的这一切我至今印象深刻,并颇有感受。透过日军缴武器这个细节,可以看到日军平素的军队管理和训练是严格的,由此也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当时我就想,他们的纪律如此严整,行动如此一致,将来如果领导正确,必是一个可以发挥无限潜力的国家。”
  有人对日本人的『性』格做过一个总结。日本人很注重礼节,你好、谢谢、再见等基本礼节在日本的普及度是相当惊人的高,像一些用餐、会议、商务等礼节就更多了;日本人的忠诚度非常高,虽说日本是多党制国家,但任何人对天皇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日本人行为处事极其认真,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基本不会去找客观理由来为自己推脱;此外,日本人普遍比较极端,只要他认定是不好的事情,就几乎别再指望他能对此有所改观,当然右翼就更别说了。但如果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道歉。
  而刚才田中对我说的那句话里面就已经显示 出了他『性』格中狭隘的那一面。即使他在中国多年,即使他熟悉中国的文化,但是骨子里面的那种狭隘是永远摆脱不了的。
  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绝不会像他那样说话。
  我微笑着说道:“田中先生,今天我们认识了,而且相互之间已经有了很大的诚意。我在贵公司里面的时候就称呼您先生了,这说明我和您有一见如故之感。所以,我们一定会成为很好的朋友的。那么,即使我们的项目合作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之间的友谊吧?友谊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应该与其它的一切都无关。我们中国人一贯都是把友谊与物质的东西分开来看待的,因为我们遵从的是一种纯洁、纯正而简单的情感。所以,即使您今后回日本工作了,但是只要我有时间和机会的话,都会去拜访您的。与此同时,我也希望您能够时常到我们江南省来做客。当然,我更希望您能够去我们江南省上任,而且我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大。您说是吗?”
  他怔了一下,随即看着我,“冯先生,我发现您和其他中国人不大一样。”
  我即刻正『色』地告诉他,“不,我们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和我一样。”
  他顿时就笑,“冯先生很会说话。我听说您是江南省首富的女婿,您从政太可惜了。冯先生,如果您有兴趣的话,我们公司可以高薪聘请您到敝公司工作。”
  我总觉得这个日本人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全套『性』的东西,所以我不得不时刻注意着防范。我笑着说道:“贵国的首相中不少的人都有从商的经历,他们到后来不也是都从政了吗?我这个人对金钱看得很淡漠,但是却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为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我们中国人有一句幽默的话:男人这一辈子必须做好两件事情,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为国家服务,其次是回家后好好听老婆的话。”
  他大笑。
  随后,他带着我们进入到了日本茶艺区。
  这里面的服务员清一『色』的日本装束,女『性』服务员为主,身上穿着和服,说的也是我听不懂的日本话。不过我感觉她们的口音中带着一种浓厚的中国话的味道。心里顿时就笑:很明显,这些其实都是中国籍的服务员。
  我的内心里面对日本人有着一种厌恶的情绪,这是因为二战的缘故。从小接受到的教育使我潜移默化地产生了这样的情绪。其实我自己是知道的,带着这样的情绪来和日本人接触,肯定会影响到后面的工作的。我心里也非常清楚,其实当代的日本人中不少的人对中国还是比较友好的,更何况我面前的这位日本人完全是为了生意才与我们在进行合作。所以我竭力地抑制着自己内心里面的那种不正常的情绪,竭力地用一种友好的态度去面对这位日本人。
  与此同时,我感觉到了,这个叫田中的日本人的心里也在暗暗地观察我,因为他对中国太熟悉,知道很多中国人的心里对日本这个国家有着一种敌意。
  所以,我更加小心翼翼。我完全地知道一点:从现在开始以至于到今后,我与日本人的接触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问题,而且还说不定会牵涉到政治问题。因为我现在的身份是官员,而官员的言行代表着一部分当地『政府』对日本人的态度。
  服务员带着我们进入到一个房间里面。服务员是下跪着推开了这个房间的门的。虽然我知道这也是日本礼节的一种,但是我心里想到她是中国人,天天在这里上班,而到这里来的应该大多数是日本人,她天天这样跪着替日本人推开门。。。。。。想到这里,我心里顿时就有了一种极为不舒服的感觉。
  “冯先生请。”田中即刻朝我做了一个手势。
  我微笑着朝他点了点头,“谢谢。”
  里面完全是日式装修,墙上的画是日本仕女图,画得很精致。地上是榻榻米,中央是一张大大的木质茶几,茶几上摆放着各种茶具。
  我们依次坐下后田中微笑着问我道:“冯先生刚才在看到那位服务员跪着给我们开门的时候皱了一下眉头,冯先生可能看出了她其实是您的同胞。所以对她那样的动作觉得有些不齿。是这样吧?” 医道官途:妇产科11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个日本人今天和我们的会面其实完全是为了考察我们上江市对日本人的态度问题。既然他对我做了充分的了解,那么他完全可能知道我在上江市的地位,更可能也知道了我的一些背景。日本人很精明,他们喜欢通过这样细节的问题去思考我们未来合作的诚意,或者说是契合度。
  这个日本人不简单。我心里即刻就这样想道。
  我点头道:“是的。开始的时候我确实这样在想。不过我随即就在心里批评了自己,我批评自己的内心太狭隘,因为我们中国文化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宽容和包容。这地方是日式茶艺区,里面的服务完全是仿照日本的茶道,日本茶道也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包括这里的礼节。所以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个人的修养还太差,还没有完全学会宽容和包容。田中先生,不管是一个人也好,还是一个民族也罢,做错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知道错了之后要勇于反省。您说是吧?”
  他即刻朝我鞠躬,然后真诚地说道:“冯先生,您的坦诚让我非常的感动。您是一个诚实的人,我真心地愿意和您交朋友。”
  我顿时就笑,“原来田中先生最开始的时候说愿意和我交朋友只是一种客气话啊?”
  他即刻也笑,“冯先生,这交朋友与男人和女人谈恋爱一样,也是需要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的。是吧?”
  我顿时也笑。我感觉到了,刚才他心中存在着的担忧与疑虑似乎已经减少了许多。
  服务员已经替我们泡好了茶,田中端起小杯,他的动作很肃然,他是用双手端杯到了他的眉间,然后微微躬身对我说道:“冯先生。请。”
  我对日本的茶道知之甚少,只是从一些书籍和其它资料上看过一些最起码的东西。我知道日本人对待喝茶这样的事情上很严肃,而田中刚才的那个动作也是一种标准的敬客人的礼节。
  我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礼的,于是便用双手端起茶杯,然后也微微朝他躬身道:“谢谢。”
  随后跟着他一起喝下。
  他的随从文峰及我的随行李秘书长在整个过程中都很少讲话,他们的神态都一直在保持着微笑,不过我发现他们的微笑在后来已经慢慢地变得僵硬起来,而进入到这件茶室后他们才再次恢复到了自然。当随从也是一件让人感到很累的事情。
  不过他随即的一句话就让我觉得自己似乎并没有失礼的地方了。他随即问我道:“冯先生,您对我们日本的茶道有过了解吗?”
  我摇头道:“对不起,我知之甚少。”
  他说:“我们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将饮茶视为生活规范,藉以修身养『性』,学习礼仪,以环境幽雅为主体,以高尚享受为目的。我们的茶道有很多的讲究,比如,茶室的入口为活动格子门,高仅三尺,人须躬身而入,以保持谦逊态度。室内陈设简朴,瓶花佩合季节,且悬有名贵字画,供人欣赏;宾客进入茶室之后,依序面对主人就座,宾主对拜称见过礼,主人致谢称恳敬词;室内从此肃穆,宾主危坐,静看茶娘进退起跪调理茶具,并用小玉杵,将碗里的茶饼研碎;茶声沸响,主人则须恭接茶壶,将沸水注入碗中,使茶末散开,浮起『乳』白『色』饽花,香气溢出;将第一碗茶用文漆茶案托着,慢慢走向第一位宾客,跪在面前,以齐眉架式呈献;宾客叩头谢茶、接茶,主人亦须叩头答拜、回礼;如上一碗一碗注,一碗一碗献;待主人最后亦自注一碗,始得各捧起茶碗,轻嗅、浅啜、闲谈,惟忌谈世事等等。”
  他讲得得意洋洋,一副很自信的模样,给人感觉就好像日本茶道才是天下最正宗的茶文化。日本人就是这样,在有些问题上过于地自信。就拿这次我们准备与日方合作的事情来讲,我已经感觉到了他们的这种自负。因为他们要出资金,还有技术,所以他们就显示出了一种
  高高在上的傲慢。
  虽然他对我还算是比较客气、比较讲礼节的,而且主动请我喝茶,还说晚上要请我吃饭,但是他骨子里面的那种傲慢却完全地显『露』了出来。
  我笑着问他道:“那么田中先生,您觉得中国的茶文化与贵国的茶道相比,二者有什么差异呢?”
  他随即就说道:“有一点我们日本人是承认的,那就是我们的茶道来源于中国的茶文化,也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的一种传承。不过中国茶文化和中国其它文化一样,在近代都已经衰落了。如今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逐渐变得浮躁、现实起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比起我们日本来差得太远。在我认识的中国人当中,好像还没有碰到过一个人对中国茶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冯先生,也许您并不能接受我的这种看法,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我说的是事实。”
  我摇头道:“田中先生,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文化?据我所知,目前全世界对文化这个词都没有一种明确的定义,因为它太过博大精深,太过复杂,要定义它可能需要用很多文字,用不同的角度去一一进行分析。不过我个人认为,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文明的传承,而我们每个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立的、独特的。这种文明就像我们的基因一样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是一种早已经被刻入到了骨髓里面的东西。比如您,田中先生,您对自己民族的这种自豪感,这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日本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你们的坚韧、奋斗、团队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你们民族最优秀的品质。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本核心却是天人合一,顺天应物,贵和尚中。也就是以和为贵,包容万物的道德观和胸怀。田中先生,我赞同一种观念,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应该被尊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精彩的人生。把这样的观点放大到一个民族的高度去看的话,那就是我们每个民族都是优秀的,没有贵贱之分。而我们最需要的是相互尊重,尊重对方民族的文化,尊重我们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尊严。要做到这样的相互尊重,首先就要去认真研究对方文化的优点,同时更需要正视对方文化的优点。田中先生,您觉得我说得对吗?”
  他即刻敛容道:“冯先生,请您继续讲下去。”
  我继续说道:“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中国茶文化历史攸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不过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首先,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其次,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这也就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还有就是,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这也就是田中先生刚才讲到的中国人不太注重饮茶形式及少有人懂得茶文化内涵的问题的根源所在。不过我倒是觉得,一种文化,如果它能够根植于民众之中的话,这样的文化才更有意义。”
  他点头道:“冯先生讲得很有道理。看来是我替孤陋寡闻了。冯先生,今后有机会的话请多多指教。”
  日本人崇尚的是强者。他们只能在事实面前才可以正视自己。现在看来确实是如此。随即我笑道:“田中先生,今后我们在一起多探讨这样的问题倒是可以的,谈不上谁指教谁。刚才关于喝茶的问题我还没有讲完。我认为,讲到茶与喝茶,我觉得不能抛开它的物质『性』而去空谈精神『性』和审美价值。喝茶、喝茶,喝的是茶,尝的是茶,品味的也是茶。不管喝的是不是茶,也不管味觉的感受,只管喝的程序与仪节,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喝茶之道。这就如同我们马上要进行的合作一样,如果我们过于地在形式上纠缠不休,过多去考虑脸面的问题而不去理解对方实质『性』的东西,不去考虑未来长久的利益,这都是没有意义的。田中先生,您在我们国家生活多年,应该对我们的国情非常的了解了。我们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我们与贵方的合作是国营企业,而我们合作的地方是在中国,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互尊重对方的原则和底线,包括对对方国家的体制的尊重。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但是我们并不排斥资本主义制度下很多优秀的东西。但是田中先生,您也应该不得不承认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有其特殊的优越『性』。说到底,相互尊重才是合作的基础,我方肯定会考虑到贵方未来的利益我们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其实就是我们共同的利益。贵方的利益说到底就是利润,我方的利益是要保护国企的社会职能,利润反而会放到次要的地位了。贵我双方在这一点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我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让我们合作的企业兴旺发达,我们各取所需。这样岂不是很好?”
  他即刻再次端起茶杯来敬我,“冯先生,您是我在中国见到是官员中少有的敢说实话的人。我发现,贵国的官员越来越年轻化了,而且思想很解放。作为一个日本人,我既佩服又担心,因为我们未来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可怕了。”
  我即刻正『色』地道:“田中先生,这样的话您可不能随便讲。您这样的话传出去后会得罪很多人的,我头上的这顶乌纱帽就不保了。”
  他顿时大笑。我也笑。我们四个人都一起笑了起来。
  我觉得所谓的日本茶道也有着一种虚伪的东西。日本茶道本来讲究的是在品茶的时候不谈世事,但是我们今天不但谈了世事,而且还谈了很多政治及经济上的问题,而且最终还归结到了这次合作的事情上面。
  不过这位叫田中一雄的日本人对我却真正地友好了起来。晚上我们去到了一家日本料理店就餐。
  说实话,我有些吃不惯日本菜,而且也觉得日本的清酒有些难喝。不过我只能装出一副很好吃的模样。尊重对方的饮食习惯也是对他的民族及他个人的尊重。
  我们喝了很多的酒,而且我发现,日本人在喝醉之后就显得特别的可爱。这时候的田中一雄可是要简单多了。
  中国人同事在一起喝酒,杯盏交错之间,无论是欢喜、悲愁,还是畅谈、争论,一杯一杯地对碰畅饮,兄弟之情溢于言表,尽显男儿本『色』。而这个日本人则不同。落座后开始喝酒时他提议大家一起举杯,碰杯互表一下敬意,也说了些客气的话,可是后来基本上就不再干杯了,而是该说的说,该谈的谈,喝酒完全变成了自己个的事。你想喝你可以啜一小口也可以猛地一大口也行,完全是自得其乐、乐在其中。
  这样的气氛很好,显得喝酒有了一种自由。
  有件事情我完全没有想到。这家伙在喝得最兴奋的时候竟然主动来问了我这样的一个问题,“冯先生,您知道我到了中国后你们中国人最喜欢问我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吗?”
  我有些莫名其妙,“是什么呢?”
  他随即说道:“到目前为止,已经不止一个中国人这样问我了——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除了历史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男人的好『色』,而日本的**文化、**媒体、**行业那么发达,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我顿时就觉得他喝醉了,急忙地道:“田中先生,我可没有问您这样的问题。”
  他却即刻就笑了起来,“冯先生,假如您说你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的话,那我就觉得您很虚伪了。因为我知道,其实不少的中国人对这个问题都很好奇的。而您并不知道,作为日本人,我们并不避讳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文化的不同。”
  我觉得这个人很有趣了,“愿闻其详。”